首页--文学论文

吉本芭娜娜创作研究

中文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4页
绪论第18-26页
    一、选题意义第18-20页
    二、文献综述第20-23页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23-26页
第一章 吉本芭娜娜文学的语境第26-46页
    第一节 后工业社会的冲击第26-34页
        一、后工业社会的人生状态第27-32页
        二、作为表征的“飞特族”第32-34页
    第二节 日本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变形第34-40页
        一、“物哀”美的现代形态第35-39页
        二、从“妖怪文化”到都市奇谭第39-40页
    第三节 “轻阅读”风潮的影响第40-46页
        一、“治愈”意识第41-44页
        二、“屏呈现”意识第44-46页
第二章 非真即真——“超现实”第46-67页
    第一节 “超现实”的哲学第46-57页
        一、从“超现实”到“回归现实”第46-48页
        二、生与死的相互关系第48-52页
        三、尊重自然第52-53页
        四、万物有灵第53-55页
        五、爱与家庭的纽带第55-57页
    第二节 “超现实”的意象第57-62页
        一、意象之一:水第57-61页
        二、意象之二:月第61-62页
    第三节 “超现实”的美学第62-67页
        一、色彩第62-64页
        二、声音第64-67页
第三章 现实投影——“梦境”第67-78页
    第一节 时空的融合体验第67-73页
        一、梦境和现实的时空融合第67-68页
        二、梦境和历史、未来的时空融合第68-71页
        三、梦境与彼岸世界的融合第71-73页
    第二节 因“梦境”而改变的真实第73-78页
第四章 家在远方:“旅行”主题第78-92页
    第一节 逃避现实的奇妙之旅第79-81页
    第二节 “瞬间”的“永恒”之旅第81-84页
    第三节 由梦幻之旅回归现实生活第84-92页
第五章 回首即天堂:“幸福”主题第92-105页
    第一节 对“幸福”的持续找寻第92-98页
        一、《月影》:期盼幸福的未来第92-95页
        二、幸福的多重变奏第95-98页
    第二节 幸福主题中的家庭意象第98-102页
        一、“明亮世界”的坚守第98-100页
        二、《甘露》:家庭意象中幸福追寻的高峰第100-102页
    第三节 对日常生活的把握与思考第102-105页
第六章 被“阉割”的男性第105-122页
    第一节 男性形象的“少女化”第105-109页
    第二节 家庭视野下的男性第109-117页
    第三节 “酷儿”意识下的“新男性”第117-122页
        一、变性人第118-119页
        二、“冷漠而亲切”的美男子第119-122页
第七章 “越轨”的女性第122-140页
    第一节 “超能力女性”的命运第122-129页
        一、命运悲惨的女性第122-124页
        二、自然力量化身的女性第124-127页
        三、疗愈伤痛的神秘女性第127-129页
    第二节 畸恋现象第129-132页
    第三节 心灵伤痕的康复第132-140页
        一、少女心灵创伤的疗愈第133-136页
        二、母亲心灵伤痕的疗愈第136-140页
结语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9页
附录第149-169页
    附录1 吉本芭娜娜作品一览表(中日对照)第149-166页
    附录2 中文译著一览表第166-16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9-170页
后记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散与归来:跨文化视阈下的哈金研究
下一篇:小说与文化:雷蒙·威廉斯的小说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