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模面设计的核心地位 | 第12-13页 |
·模具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变形分析 | 第15-22页 |
·基于应力应变理论的板料变形的定性分析 | 第15-17页 |
·覆盖件零件变形的分析方法 | 第17页 |
·冲压变形趋向性规律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基于坐标网格应变分析技术的板料变形的定量分析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板料起皱机理与解决方法研究 | 第22-42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覆盖件(薄板料)拉深时重力作用对起皱的影响 | 第24-26页 |
·不均匀拉深对高强板起皱的影响 | 第26-30页 |
·产品复杂型面在压料面引起的起皱 | 第30-37页 |
·后地板零件的特点与要求 | 第30页 |
·后地板CAE模拟分析 | 第30-32页 |
·后地板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方案调整后后地板一次拉延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门内板二次拉延应用研究 | 第36-37页 |
·拉延数模工艺补充部分角部有两级台阶的情形 | 第37-41页 |
·NAVECO左右门内板下部拉延工艺数模四种方案比较 | 第38-40页 |
·NAVECO左右门内板下部拉延工艺数模四种方案仿真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覆盖件冲击线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页 |
·覆盖件冲击线研究 | 第42-47页 |
·几何工艺模型和有限元单元设置 | 第43-44页 |
·冲击线影响因素设置 | 第44-4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仿真分析总结 | 第47-48页 |
·实冲验证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模面设计中回弹问题应对 | 第50-57页 |
·引言 | 第50页 |
·回弹的机理 | 第50-51页 |
·回弹对模具生产的影响 | 第51页 |
·冲压工艺的回弹控制技术 | 第51-56页 |
·零件回弹预防措施 | 第51-52页 |
·U形零件回弹的机理及控制方法 | 第52-54页 |
·回弹补偿技术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轿车整体侧围冲压工艺优化 | 第57-62页 |
·引言 | 第57页 |
·零件侧翻边处工艺分析 | 第57-58页 |
·门框处工序布置 | 第58-59页 |
·轮罩处工序布置 | 第59-60页 |
·顶盖和后门外板工序优化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