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滥用职权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15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4页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滥用职权罪司法认定中相关的案例及争议第15-19页
    第一节 滥用职权罪司法认定中相关的案例第15-16页
        一 周某滥用职权案第15页
        二 张某某滥用职权案第15-16页
        三 刘某滥用职权案第16页
        四 田某滥用职权案第16页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案例的争议问题第16-19页
        一 周某滥用职权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问题第16-17页
        二 张某某滥用职权案故意不认真履行职责行为的认定问题第17页
        三 刘某滥用职权案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问题第17-18页
        四 田某滥用职权案共犯的认定问题第18-19页
第二章 滥用职权罪主体的司法认定第19-25页
    第一节 国家机关的认定第19-21页
        一 国家机关的基本含义第19页
        二 典型国家机关第19-20页
        三 准国家机关第20-21页
    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定第21-23页
        一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定的学说第21页
        二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定的分析第21-23页
    第三节 对委托的理解第23页
        一 委托关系在民法上成立的条件第23页
        二 公权力委托的特点第23页
    第四节 对周某滥用职权案的定性分析第23-25页
第三章 滥用职权罪行为的司法认定第25-31页
    第一节 “职责”的含义及来源第25-27页
        一 “职责”的含义第25-26页
        二 “职责”的来源第26-27页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的行为方式争议第27-29页
        一 学界对滥用职权罪的行为方式争议第27页
        二 本文观点第27-29页
    第三节 对张某某滥用职权案的定性分析第29-31页
第四章 滥用职权罪非物质化损失结果的司法认定第31-36页
    第一节 “恶劣社会影响”的涵义第31-32页
        一 “恶劣社会影响”的一般含义第31-32页
        二 本文对“恶劣社会影响”理解第32页
    第二节 “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标准第32-33页
        一 非物质化损失应与物质损失应具有同价值性第32页
        二 在具体适用时应该确定滥用职权行为本身严重程度第32-33页
        三 司法机关应如何认定“影响”是否“恶劣”第33页
    第三节 “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方法第33-34页
        一 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审查评判方法第33-34页
        二 参照指导性案例进行比对界定第34页
    第四节 非物质化损失的其他表现形式第34-35页
        一 非物质化损失的司法解释第34页
        二 非物质化损失的其他表现形式应如何理解第34-35页
    第五节 对刘某滥用职权案的定性分析第35-36页
第五章 滥用职权罪共犯的司法认定第36-42页
    第一节 无身份者能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共犯第36-37页
        一 学界对无身份者能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共犯争议第36-37页
        二 本文的观点第37页
    第二节 无身份者能否成为滥用职权罪的共同实行犯第37-39页
        一 无身份者能否成为滥用职权罪的共同实行犯的争议第37-38页
        二 本文的观点第38-39页
    第三节 内外勾结构成滥用职权罪共犯的定性第39-40页
        一 内外勾结构成滥用职权罪共犯的争议第39页
        二 本文的观点第39-40页
    第四节 田某滥用职权案的定性分析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侵财型虚假诉讼犯罪的停止形态
下一篇:非法集资犯罪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