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区级领导干部 | 第17页 |
2.1.2 生态环保政绩考核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页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3 厦门市区级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现状分析 | 第20-43页 |
3.1 厦门市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的基本现状 | 第20-21页 |
3.1.1 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基本现状 | 第20页 |
3.1.2 厦门市区级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的基本现状 | 第20-21页 |
3.2 厦门市区级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的主要做法 | 第21-32页 |
3.2.1 考核主体 | 第21页 |
3.2.2 考核对象 | 第21页 |
3.2.3 考核指标 | 第21-31页 |
3.2.4 考核方法 | 第31页 |
3.2.5 考核程序 | 第31-32页 |
3.2.6 考核结果及运用 | 第32页 |
3.3 厦门市区级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的主要成绩 | 第32-38页 |
3.3.1 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3.3.2 组建生态环保考核专家评审团队伍 | 第33页 |
3.3.3 打造“互联网+”信息化考核平台 | 第33-34页 |
3.3.4 引入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程度调查 | 第34-38页 |
3.3.5 构建刚性有力的考核结果运用方式 | 第38页 |
3.4 地方政府生态环保政绩考核典型案例比较分析 | 第38-43页 |
3.4.1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深圳市模式 | 第38-39页 |
3.4.2 政府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的厦门市经验 | 第39-40页 |
3.4.3 深圳市模式与厦门市经验的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4 当前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48页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4.1.1 考核主体定位不准确 | 第43页 |
4.1.2 个别指标设置不科学 | 第43-44页 |
4.1.3 考核过程督导不到位 | 第44页 |
4.1.4 存在运动式治理现象 | 第44-45页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4.2.1 主观原因 | 第45-46页 |
4.2.2 客观原因 | 第46-48页 |
5 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体系的主要对策 | 第48-53页 |
5.1 强化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动力 | 第48-49页 |
5.1.1 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政绩观 | 第48页 |
5.1.2 增强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意识 | 第48-49页 |
5.1.3 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理念 | 第49页 |
5.2 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运行方式 | 第49-51页 |
5.2.1 实施生态环保政绩分类考核 | 第49-50页 |
5.2.2 实现生态环保政绩量化考核 | 第50页 |
5.2.3 实行生态环保政绩跨区考核 | 第50-51页 |
5.3 发挥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保障作用 | 第51-53页 |
5.3.1 构建政府生态环保政绩考核信息统计制度 | 第51页 |
5.3.2 完善政府生态环保政绩考核信息公开制度 | 第51-52页 |
5.3.3 健全政府生态环保政绩考核法律保障制度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厦门市各区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程度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