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仿生学论文--生物信息论论文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高通量生物检测数字化编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简介第9-11页
        1.1.1 技术原理第9-10页
        1.1.2 应用领域第10-11页
    1.2 高通量生物检测技术简介第11-14页
        1.2.1 生物芯片检测原理和应用第11-12页
        1.2.2 基于编码微球的高通量生物检测检测原理和应用第12-14页
    1.3 光学编码方法第14-17页
        1.3.1 光子晶体编码第14页
        1.3.2 拉曼光谱编码第14-15页
        1.3.3 荧光光谱编码第15-16页
        1.3.4 复合光谱编码第16-17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高通量生物检测数字化编码方法第19-34页
    2.1 本章引论第19-20页
    2.2 实验及方法第20-23页
        2.2.1 光学检测和解码系统的搭建第20-21页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1-22页
        2.2.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编码高通量生物检测微球的制备第22-23页
        2.2.4 高通量生物检测微球表征和检测第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2页
        2.3.1 纳米粒子编码材料的表征第23-24页
        2.3.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编码的高通量生物检测微球的表征第24-28页
        2.3.3 编码微球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数字化转换第28-30页
        2.3.4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编码的高通量生物检测的检测性能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数字化编码微球在荧光免疫中应用的光学解调系统第34-43页
    3.1 本章引论第34-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39页
        3.2.1 光学解调系统的双通道设计第35页
        3.2.2 光学解调系统的搭建第35-36页
        3.2.3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6-37页
        3.2.4 数字化编码微球的制备第37-38页
        3.2.5 多通道检测分析和系统浓度响应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3.3.1 数字化编码微球的检测性能第39-40页
        3.3.2 光学解调系统的多通道分析性能第40-41页
        3.3.3 光学解调系统的浓度响应性能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反相微乳液和紫外固化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字化编码高通量生物检测制备方法第43-50页
    4.1 本章引论第43-44页
    4.2 实验及方法第44-46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4-45页
        4.2.2 编码微球的制备第45-46页
        4.2.3 编码微球的表面修饰第46页
        4.2.4 编码微球表面探针接枝及多通道检测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49页
        4.3.1 编码微球的表征第46-47页
        4.3.2 表面修饰编码微球的表征第47-48页
        4.3.3 多通道检测应用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基于荧光光谱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高通量生物检测微球的双通道编码第50-61页
    5.1 本章引论第50-51页
    5.2 实验及方法第51-55页
        5.2.1 光学解码系统的搭建第51页
        5.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1-53页
        5.2.3 双通道编码微球的制备第53-54页
        5.2.4 多通道检测应用第54页
        5.2.5 浓度梯度检测应用第54-5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5-60页
        5.3.1 双通道编码微球的表征第55-56页
        5.3.2 双通道编码数目的扩增第56-57页
        5.3.3 双通道编码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第57-58页
        5.3.4 双通道编码微球在多通道检测中的应用性能第58-59页
        5.3.5 双通道编码微球的浓度响应和检测极限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车身生产线改造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下一篇:大船集团HSE管理体系改进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