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格古筝作品研究--以《欢乐的挤奶员》《嘎达梅林》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9-10页 |
三、现有研究成果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蒙古族风格古筝作品的初创与发展 | 第12-17页 |
1.1 蒙古族风格古筝曲的初创 | 第12-13页 |
1.1.1 产生时期 | 第12页 |
1.1.2 产生作品 | 第12-13页 |
1.2 发展与代表作品 | 第13-17页 |
1.2.1 发展 | 第13-14页 |
1.2.2 代表作品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欢乐的挤奶员》艺术特色 | 第17-27页 |
2.1 作者简介及表现内容 | 第17-19页 |
2.1.1 作者简介 | 第17页 |
2.1.2 创作背景 | 第17-18页 |
2.1.3 表现内容 | 第18-19页 |
2.2 曲式调性及演奏技巧诠释 | 第19-27页 |
2.2.1 引子(1-3小节) | 第19-20页 |
2.2.2 第一部分(4-64小节) | 第20-24页 |
2.2.3 第二部分(65-136小节) | 第24-25页 |
2.2.4 第三部分(136-167小节)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协奏曲《嘎达梅林》艺术特色 | 第27-43页 |
3.1 创作背景 | 第27-31页 |
3.1.1 产生背景 | 第27-28页 |
3.1.2 民歌《嘎达梅林》 | 第28-29页 |
3.1.3 古筝曲《嘎达梅林》 | 第29-31页 |
3.2 曲式结构及弹奏技巧研究 | 第31-37页 |
3.2.1 引子部分(1-12小节) | 第32页 |
3.2.2 呈示部(13-82小节) | 第32-34页 |
3.2.3 展开部(53小节-266小节) | 第34-36页 |
3.2.4 再现部(229小节-361小节) | 第36-37页 |
3.3 .演奏技巧及演奏版本研究 | 第37-43页 |
3.3.1 演奏技巧运用 | 第37-39页 |
3.3.2 《嘎达梅林》演奏版本研究 | 第39-43页 |
第四章 蒙古族风格古筝作品演奏方法探究 | 第43-56页 |
4.1 长调民歌的演绎 | 第43-46页 |
4.1.1 长调民歌的形态特点 | 第44页 |
4.1.2 长调民歌的演奏方法 | 第44-46页 |
4.2 短调民歌的演绎 | 第46-47页 |
4.2.1 短调民歌的形态特点 | 第46页 |
4.2.2 短调民歌的演奏方法 | 第46-47页 |
4.3 马步节奏的演绎 | 第47-53页 |
4.3.1 奔马式节奏 | 第48-49页 |
4.3.2 走马式节奏 | 第49-50页 |
4.3.3 跃马式节奏 | 第50页 |
4.3.4 马步节奏 | 第50-51页 |
4.3.5 “倒步式”节奏 | 第51-53页 |
4.4 对马头琴的模仿 | 第53-54页 |
4.5 蒙古族风格古筝曲的韵味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