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S75-AT10井区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1.2.1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认识 | 第12-15页 |
1.4.1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1.4.2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5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5-17页 |
2.3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20页 |
2.4 层序地层特征 | 第20-21页 |
2.5 物源特征 | 第21-22页 |
2.6 沉积特征 | 第22-23页 |
第3章 卡拉沙依组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3-34页 |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3-34页 |
3.1.1 岩石类型 | 第23页 |
3.1.2 碎屑组分特征 | 第23-25页 |
3.1.3 填隙物特征 | 第25-30页 |
3.1.4 砂岩结构特征 | 第30-32页 |
3.1.5 粒度分析 | 第32-34页 |
第4章 卡拉沙依组储层储集特征 | 第34-45页 |
4.1 储集空间类型 | 第34-37页 |
4.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37页 |
4.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7-43页 |
4.4 储层类型 | 第43-45页 |
第5章 卡拉沙依组储层成岩作用 | 第45-60页 |
5.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45-50页 |
5.1.1 胶结作用 | 第45-49页 |
5.1.2 压实作用 | 第49页 |
5.1.3 溶蚀(溶解)作用 | 第49-50页 |
5.2 成岩阶段划分 | 第50-60页 |
5.2.1 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 第50页 |
5.2.2 成岩阶段的划分 | 第50-52页 |
5.2.3 成岩作用演化序列 | 第52-55页 |
5.2.4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 | 第55-60页 |
第6章 卡拉沙依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第60-69页 |
6.1 砂岩的结构参数与储层物性 | 第60-66页 |
6.1.1 碎屑颗粒成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0-64页 |
6.1.2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6.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6.2.1 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6页 |
6.2.2 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6.2.3 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7页 |
6.3 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第67-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A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