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1.2.1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测井评价 | 第7-10页 |
1.2.2 致密油储层分类方法研究 | 第10-11页 |
1.2.3 BP神经网络在测井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工区概况 | 第12-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综合评价方法 | 第18-40页 |
2.1 压汞法评价致密储层孔隙结构 | 第18-27页 |
2.1.1 毛管压力曲线的形态分析 | 第19-21页 |
2.1.2 毛管压力曲线孔隙结构参数提取 | 第21-27页 |
2.2 核磁共振测井评价致密储层孔隙结构 | 第27-38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2.2.2 幂函数法 | 第28-31页 |
2.2.3 J函数和SDR模型结合法 | 第31-38页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储层品质因数的建立与应用 | 第40-51页 |
3.1 储层品质因数QF的建立 | 第40-42页 |
3.2 储层品质因数QF用于岩心分类 | 第42-47页 |
3.2.1 实验测量孔隙结构参数计算QF | 第42-45页 |
3.2.2 转化孔隙结构参数计算QF | 第45-47页 |
3.3 品质因数QF应用于储层分类 | 第47-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品质因数应用于常规测井储层分类 | 第51-61页 |
4.1 BP神经网络 | 第51-53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53-55页 |
4.3 模型应用效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