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公司为他人担保效力判断的规范基础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司法实践裁判理由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公司法》第16条的由来与性质 | 第18-23页 |
一、《公司法》第16条的由来 | 第18-20页 |
二、《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性质 | 第20-23页 |
第三节 公司为他人担保相关规范之间的关系 | 第23-27页 |
一、公司为他人担保的相关规范 | 第24页 |
二、公司为他人担保的规范基础之间的关系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构成表见代表的公司为他人担保 | 第27-44页 |
第一节 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实施越权担保行为 | 第27-33页 |
一、公司代表人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二、担保行为符合表见代表的代表权表象 | 第29-32页 |
三、公司的可归责性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法定代表人未超越代表权 | 第33-43页 |
一、合同相对人在订立担保合同时是善意的 | 第33-35页 |
二、合同相对人尽到合理的形式审查义务 | 第35-38页 |
三、形式审查义务的具体内容 | 第38-43页 |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不构成表见代表时公司为他人担保的效果 | 第44-50页 |
第一节 合同相对人恶意时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44-46页 |
一、合同相对人恶意的认定 | 第44页 |
二、合同相对人恶意情形下担保合同的效力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合同相对人恶意情形下担保责任的承担 | 第46-50页 |
一、合同相对人恶意情形下担保责任承担的争议 | 第46-47页 |
二、无权代理相关规定的类推适用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