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相关理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一、制度的初创 | 第13-14页 |
二、制度的扩张 | 第14-15页 |
三、制度的调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纳税义务与纳税人 | 第16-17页 |
二、第二次纳税义务与第二次纳税义务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性质 | 第18-21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二、法律性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的制度规定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内容 | 第21-29页 |
一、第二次纳税义务的适用范围及分类 | 第21-28页 |
二、第二次纳税义务的征收程序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第二次纳税义务的成立、确定和消灭 | 第29-31页 |
一、成立和确定的区分 | 第29页 |
二、成立和确定的效果 | 第29-30页 |
三、消灭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困境和经验 | 第31-39页 |
第一节 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困境 | 第31-36页 |
一、对主纳税人财产不足以缴纳应征税款的认定 | 第31-32页 |
二、《国税征收法》第39条的运用 | 第32-33页 |
三、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权利救济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经验 | 第36-39页 |
一、立足于实践和立法体系,确定适用范围 | 第36页 |
二、税收法律主义原则与实质课税原则的统一 | 第36-37页 |
三、第39条和欺诈行为撤销权共同应对财产转移等行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构建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39-42页 |
一、可行性 | 第39-40页 |
二、必要性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我国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构建 | 第42-47页 |
一、明确第二次纳税义务的法律性质,引入立法 | 第42-43页 |
二、科学设置第二次纳税义务的概括式和具体式条款 | 第43-45页 |
三、规范第二次纳税义务的征收程序 | 第45-46页 |
四、注重对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权利保护,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