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营改增政策下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页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一、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页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税收筹划相关理论介绍第16-21页
    第一节 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第16-17页
    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第17-18页
        一、合法性原则第17页
        二、前瞻性原则第17页
        三、全局性原则第17页
        四、长期性原则第17-18页
    第三节 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宏观经济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理论第18-19页
        二、微观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房地产行业涉税现状和税收筹划现状分析第21-33页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涉税情况和税负第21-27页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结构第21-24页
        二、“营改增”前我国房地产业涉税现状第24-27页
    第二节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第27-29页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第27-28页
        二、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第三节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第29-30页
        一、外部因素第29页
        二、内部因素第29-30页
    第四节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第30-33页
        一、“营改增”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政策依据第30-31页
        二、专业服务机构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技术支持第31页
        三、筹划意识增强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行性第31-33页
第四章 “营改增”政策下房地产企业主要税种筹划第33-41页
    第一节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的筹划第33-37页
        一、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第33-34页
        二、选择不同的供应商第34页
        三、合理利用税率差异第34-35页
        四、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第35-36页
        五、增加精装修住房比例第36页
        六、转变销售方式第36页
        七、合理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第36页
        八、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确保税收筹划合规合法第36-37页
    第二节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筹划第37-38页
        一、普通住宅独立核算第37页
        二、适当降低销售收入或扩大可抵扣项目第37页
        三、合理开发代建房业务第37-38页
    第三节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筹划第38-39页
        一、充分利用不征税收入项目和免税项目第38页
        二、充分利用税收调整项目第38-39页
    第四节 其他税种的筹划第39-41页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筹划第39页
        二、契税筹划第39-40页
        三、印花税和房产税筹划第40-41页
第五章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案例第41-49页
    第一节 案例背景第41-42页
        一、公司简介第41页
        二、案例材料第41-42页
        三、存在的涉税问题第42页
        四、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第42页
    第二节 海棠花园项目税收筹划建议第42-46页
        一、增值税的筹划第43-45页
        二、土地增值税的筹划第45-46页
    第三节 案例启示第46-48页
        一、判断纳税人身份,确定筹划前提第46-47页
        二、税收筹划的切入点在于税基第47页
        三、税收筹划必须加强发票管理第47页
        四、税收筹划方案具有一定独特性第47-48页
    第四节 “营改增”政策下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建议第48-49页
        一、坚持全局观念,进行系统性筹划第48页
        二、加强税收筹划风险防范第48页
        三、加大对税收筹划的投入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研究
下一篇:有借贷利率的经典模型的延迟分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