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某20MW光伏发电系统研究及其输出线路设计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特性分析与组件选型 | 第22-35页 |
2.1 电池板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2 电池板输出特性分析 | 第23-29页 |
2.2.1 特性曲线的确定方法 | 第25-27页 |
2.2.2 温度和辐照度对特性曲线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 电池板组件选型设计 | 第29-32页 |
2.3.1 电池板的选型设计 | 第29-30页 |
2.3.2 电池板阵列支架方式设计 | 第30-31页 |
2.3.3 固定支架方位角和最佳倾角设计 | 第31-32页 |
2.4 并网逆变器组件选型设计 | 第32-34页 |
2.4.1 逆变器的技术指标 | 第32-33页 |
2.4.2 逆变器的选型设计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并网输出线路概况及方案设计 | 第35-55页 |
3.1 建设规模 | 第35页 |
3.2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 第35-39页 |
3.2.1 导线和基础应用情况 | 第36页 |
3.2.2 标准化工艺应用情况 | 第36-39页 |
3.2.3 通用金具应用情况 | 第39页 |
3.3 接入系统设计 | 第39-40页 |
3.3.1 巢湖市电网概况及近期发展 | 第39-40页 |
3.3.2 接入系统方案 | 第40页 |
3.4 线路路径设计 | 第40-51页 |
3.4.1 线路两端情况 | 第41-42页 |
3.4.2 线路路径的影响因素 | 第42-45页 |
3.4.3 交叉钻越点方案设计 | 第45-51页 |
3.5 气象条件 | 第51-54页 |
3.5.1 气象资料 | 第51-53页 |
3.5.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架空电力线路的防护设计 | 第55-62页 |
4.1 导线和地线的防护设计 | 第55-57页 |
4.1.1 导线和地线选型 | 第55-56页 |
4.1.2 导线和地线防振 | 第56-57页 |
4.1.3 导线和地线防舞 | 第57页 |
4.2 绝缘配合 | 第57-59页 |
4.2.1 绝缘子选型 | 第57-58页 |
4.2.2 绝缘子组装 | 第58-59页 |
4.3 防雷和接地 | 第59-60页 |
4.3.1 防雷设计 | 第60页 |
4.3.2 接地设计 | 第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电力电缆选型设计 | 第62-67页 |
5.1 电缆敷设概况 | 第62页 |
5.2 敷设电缆选型 | 第62-64页 |
5.2.1 电缆护套与绝缘设计 | 第62-63页 |
5.2.2 电缆载流量与截面选择 | 第63-64页 |
5.3 电缆附件 | 第64-65页 |
5.4 电缆与电缆、管道等允许的最小距离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1.1 光伏发电系统方案设计 | 第67页 |
6.1.2 电力线路及其组件选型设计 | 第67-68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