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及其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一、国库集中支付基础概念 | 第14-15页 | 
| (一) 国库集中支付 | 第14页 | 
| (二) 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 | 第14-15页 | 
| (三) 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 | 第15页 | 
| 二、动态监控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 (一) 管理控制理论 | 第15-16页 |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 (三) 大数据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L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及运行 | 第19-25页 | 
| 一、L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 第19-22页 | 
| (一) 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相关规定 | 第19页 | 
| (二) 确定动态监控范围、目标、岗位设置和及相应职责 | 第19-20页 | 
| (三) 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平台,规范动态监控工作流程 | 第20-22页 | 
| 二、L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运行取得成效 | 第22-25页 | 
| (一) 防范资金支付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 第23页 | 
| (二) 全方位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 | 第23页 | 
| (三) 创新了财政监控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L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 一、动态监控体系相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一) 预算编制制度不科学致使动态监控结果不精准 | 第25-26页 | 
| (二)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不完备致使监控范围有盲区 | 第26页 | 
| (三) 政府会计制度不适应致使监控预警规则难设置 | 第26-27页 | 
| 二、动态监控体系运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一) 监控机构内部缺乏操作规范,外部缺乏交流机制 | 第27页 | 
| (二) 监控结果缺乏相关考核问责机制 | 第27页 | 
| (三) 监控相关人员缺乏培训监督机制 | 第27-28页 | 
| 三、动态监控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 (一) 监控及预警数据利用效率效率不高,预警规则有漏洞 | 第28-30页 | 
| (二) 动态监控信息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尚有提升空间 | 第30页 | 
| (三) 地区间监控信息共享交流程度不高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经验借鉴 | 第32-38页 | 
| 一、动态监控相关制度和机制 | 第32-34页 | 
| (一) 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法律体系 | 第32页 | 
| (二) 建立监控结果分析报告制度 | 第32-33页 | 
| (三) 建立责任追究长效机制 | 第33-34页 | 
| 二、动态监控软件设计 | 第34-35页 | 
| (一) 监控方式立足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改进 | 第34-35页 | 
| (二) 加强动态监控系统功能开发 | 第35页 | 
| 三、动态监控配套措施 | 第35-38页 | 
| (一) 重视操作人员素质培训 | 第35-36页 | 
| (二) 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对策思考 | 第38-47页 | 
| 一、完善动态监控体系相关制度规范 | 第38-41页 | 
| (一)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 第38-39页 | 
| (二)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 第39-40页 | 
| (三) 建立完善符合国情的政府会计制度 | 第40-41页 | 
| 二、优化动态监控运作的各类机制 | 第41-43页 | 
| (一) 健全内部操作规范,建立动态监控的反馈交流机制 | 第41-42页 | 
| (二) 强化考核机制,建立问责与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动态监控监督机制 | 第42-43页 | 
| (三) 加强国库动态监控人才的培训与监督,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 | 第43页 | 
| 三、加强动态监控系统技术支撑 | 第43-44页 | 
| (一) 利用大数据促进监控平台建设,提高监控效率与预警数据利用水平 | 第43页 | 
| (二) 加强软硬件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 第43-44页 | 
| (三) 打通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 | 第44页 | 
| 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配套制度建设和管理改革 | 第44-47页 | 
| (一) 大力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 | 第44-45页 | 
| (二) 提高支付管理自动化水平 | 第45页 | 
| (三) 加强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管理 | 第45页 | 
| (四) 加强国库支付对账管理 | 第45-47页 |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