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2页 |
| Abstract | 第12-16页 |
| 1 引言 | 第17-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 1.3 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 1.3.1 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1.3.3 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 第23-25页 |
| 1.4 可能的创新 | 第25-26页 |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26-38页 |
| 2.1 相关理论简介 | 第26-29页 |
| 2.1.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6-27页 |
| 2.1.2 地租理论 | 第27-28页 |
| 2.1.3 空间计量经济学 | 第28-29页 |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9-38页 |
| 2.2.1 土地财政 | 第29-35页 |
| 2.2.2 行政区空间邻接关系与土地财政相互作用 | 第35-37页 |
| 2.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37-38页 |
| 3 武汉城市圈土地财政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 第38-56页 |
| 3.1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利用现状 | 第38-42页 |
| 3.1.1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概况 | 第38-40页 |
| 3.1.2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 | 第40-42页 |
| 3.1.3 武汉城市圈行政类别概况 | 第42页 |
| 3.2 土地财政测度与分析 | 第42-43页 |
| 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2-43页 |
| 3.2.2 土地财政的测度 | 第43页 |
| 3.3 不同行政地位的土地财政时空差异对比 | 第43-52页 |
| 3.3.1 城镇用地占比空间分布的差异变化 | 第44-46页 |
| 3.3.2 土地财政空间分布的差异变化 | 第46-50页 |
| 3.3.3 城镇用地扩张与土地财政积累的互动分析 | 第50-52页 |
| 3.4 土地财政的驱动因子的选择与分析 | 第52-56页 |
| 3.4.1 影响土地财政的社会经济指标 | 第52-53页 |
| 3.4.2 土地财政的驱动力 | 第53-54页 |
| 3.4.3 土地财政驱动因子的选择 | 第54-56页 |
| 4 行政区的空间邻接关系与土地财政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互动视角 | 第56-71页 |
| 4.1 行政地位影响土地财政空间互动的多策略假设 | 第56-61页 |
| 4.1.1 多策略分析法描述 | 第56页 |
| 4.1.2 多策略分析法在本文应用思路 | 第56-57页 |
| 4.1.3 多策略假设设定 | 第57-61页 |
| 4.2 土地财政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61-64页 |
|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61页 |
| 4.2.2 武汉城市圈土地财政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61-64页 |
| 4.3 复杂空间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64-65页 |
| 4.4 不同策略下的行政区空间邻接关系作用结果 | 第65-71页 |
| 4.4.1 武汉城市圈48个县土地财政的空间回归结果 | 第65-69页 |
| 4.4.2 武汉城市圈不同年份间土地财政空间互动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 5 武汉城市圈土地财政区域差异与地方政府努力方向 | 第71-79页 |
| 5.1 武汉城市圈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度 | 第71-73页 |
| 5.1.1 土地财政依赖度计算 | 第71页 |
| 5.1.2 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度计算结果 | 第71-73页 |
| 5.2 武汉城市圈土地财政依赖度空间差异 | 第73-76页 |
| 5.2.1 土地财政依赖度聚类分析 | 第73页 |
| 5.2.2 土地财政依赖度空间分布规律 | 第73-76页 |
| 5.3 土地财政依赖度区域差异成因及努力方向 | 第76-78页 |
| 5.3.1 土地财政依赖度区域差异成因 | 第76-77页 |
| 5.3.2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努力方向 | 第77-7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6 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 第79-84页 |
| 6.1 结论 | 第79-81页 |
| 6.2 政策启示 | 第81-82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附录一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