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香港中学生友善教育研究--基于香港中学《生活与社会科》教材的文本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3-16页
        一、关于“友善”的研究第13-14页
        二、关于“友善”教育的研究第14-15页
        三、关于香港德育教材的研究第15-1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17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7-18页
第一章 “友善”与“友善”教育第18-28页
    第一节 “友善”释义第18-23页
        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友善”第18-19页
        二、西方伦理文化中的“友善”第19-20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第20-23页
    第二节 “友善”教育第23-28页
        一、“友善”教育的界定第23页
        二、“友善”教育的必要性第23-25页
        三、“友善”教育的当代意义第25-28页
第二章 多元包容:香港中学的“友善”教育理念第28-41页
    第一节 “友善”教育理念在香港形成的历史背景第28-31页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为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第28-29页
        二、香港殖民地历史预制了“友善”教育的特殊性第29-30页
        三、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决定了“友善”教育的多样性第30-31页
    第二节 “多元包容”香港中学“友善”教育的核心理念第31-41页
        一、从“多元承认”到“多元包容”第31-32页
        二、“多元包容”在《生活与社会科》教材中的全面性贯注第32-36页
        三、“多元包容”在《生活与社会科》教材中的全程性贯注第36-41页
第三章 人物并举:香港中学的“友善”教育内容第41-67页
    第一节 培养学生对己友善第41-52页
        一、个人成长的自我关注第41-43页
        二、个人幸福的自我建构第43-46页
        三、个人缺点的自我修正第46-52页
    第二节 培养学生对人友善第52-62页
        一、友善对待“熟人”第52-56页
        二、友善对待“陌生人”第56-62页
    第三节 培养学生对社会友善第62-67页
        一、用善的眼睛看待社会第62-63页
        二、用善的行动改良社会第63-67页
第四章 知行统一:香港中学的“友善”教育呈现第67-73页
    第一节 “友善”作为美德的知识建构第67-69页
        一、“友善”的世俗化诠释第67-68页
        二、“友善”的宗教化诠释第68-69页
    第二节 “友善”:作为美德的实践设计第69-73页
        一、课堂内的“友善”情景活动第69-71页
        二、课堂外的“友善”服务学习第71-73页
第五章 香港中学“友善”教育的启示第73-81页
    第一节 香港中学“友善”教育的基本评价第73-75页
        一、融合多元文化,尊重个体差异第73-74页
        二、坚持多元包容,培育“友善”意识第74页
        三、推行友善教育,借力社会资源第74-75页
    第二节 香港中学“友善”教育的启示第75-81页
        一、“友善”教育应该与地域文化环境相契合第75-76页
        二、“友善”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包容”意识的培养第76-77页
        三、注意处理“友善”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第77-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视域下农村初中时政教育现状及其优化策略
下一篇:初中生写作“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