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1.1 开口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 开口箭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1 抗肿瘤作用 | 第17-18页 |
1.2.2 抗炎作用 | 第18页 |
1.2.3 抗菌作用 | 第18页 |
1.2.4 其他作用 | 第18-19页 |
1.3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5 立项依据 | 第22-25页 |
第二章 SP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25-41页 |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 第25-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1.3 溶液的配置 | 第26-28页 |
2.2 实验操作 | 第28-34页 |
2.2.1 细胞的培养及供试样品的配置 | 第28页 |
2.2.2 细胞的冻存 | 第28页 |
2.2.3 细胞的复苏 | 第28-29页 |
2.2.4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9页 |
2.2.5 体外细胞毒活性检测(MTT法) | 第29-30页 |
2.2.6 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第30页 |
2.2.7 蛋白定量(BCA法) | 第30-31页 |
2.2.8 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1-32页 |
2.2.9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 第32-33页 |
2.2.10 AnnexinV/PI细胞凋亡检测 | 第33-34页 |
2.2.11 细胞周期的检测 | 第34页 |
2.2.12 统计学分析 | 第3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2.3.1 SPD的细胞毒作用 | 第34-35页 |
2.3.2 SPD阻滞细胞周期 | 第35-36页 |
2.3.3 SPD诱导细胞凋亡 | 第36-38页 |
2.3.4 SPD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SPD诱导细胞自噬的研究 | 第41-53页 |
3.1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 实验操作 | 第42-45页 |
3.2.1 细胞的培养 | 第42页 |
3.2.2 MDC染色观察细胞自噬 | 第42-43页 |
3.2.3 GFP-LC3转染HepG2细胞观察LC3表达的情况 | 第43-44页 |
3.2.4 蛋白免疫印迹法 | 第44页 |
3.2.5 MTT法分析加入抑制剂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 | 第44-4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3.3.1 SPD诱导细胞自噬 | 第45-47页 |
3.3.2 SPD通过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以及AMPK信号诱导HL-60细胞自噬 | 第47-48页 |
3.3.3 SPD通过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诱导HepG2细胞自噬 | 第48-49页 |
3.3.4 SPD诱导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4.1 小结 | 第53-54页 |
4.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