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制约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9页 |
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一、正确认识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助力中职生健康成长 | 第10页 |
二、减少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第10页 |
三、提出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提高教师管理能力 | 第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一、中职生 | 第14页 |
二、课堂行为 | 第14页 |
三、课堂问题行为 | 第14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三)访谈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相对普遍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持续时间较长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差异性 | 第19-24页 |
第三章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自身因素 | 第24-28页 |
一、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错位 | 第25-26页 |
二、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策略 | 第26页 |
三、自控力差,规则意识淡漠 | 第26-28页 |
四、缺乏尊师重道意识 | 第28页 |
第二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因素 | 第28-31页 |
一、教学方法不当 | 第28-29页 |
二、教学态度不认真 | 第29页 |
三、课堂管理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四、师生关系不融洽 | 第30-31页 |
五、教师言行不当 | 第31页 |
第三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学校因素 | 第31-33页 |
一、各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沟通 | 第31页 |
二、学校管理方式方法缺乏策略 | 第31页 |
三、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 第31-32页 |
四、班集体中不良风气较为盛行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 | 第33-35页 |
一、家庭结构的改变 | 第34页 |
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 | 第34-35页 |
三、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 | 第35页 |
第五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社会因素 | 第35-36页 |
一、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可度偏低 | 第35页 |
二、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冲击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解决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 第36-38页 |
一、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正确运用管理策略 | 第36页 |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艺术 | 第36-37页 |
三、重视师德建设,关注师生关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对学生的建议 | 第38-40页 |
一、正视自己的课堂问题行为,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 第38页 |
二、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 第38-39页 |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对学校的建议 | 第40-42页 |
一、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 第40页 |
二、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 第40-41页 |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 第41页 |
四、更科学地设置课程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