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河道仿自然生境营造技术研究--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8页
    0.1 概述第11-12页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0.3 河道仿自然生境营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0.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0.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5-17页
        0.3.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1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8-30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18-27页
        1.1.1 地理位置第18-19页
        1.1.2 研究区气候气象第19-20页
        1.1.3 水文条件第20页
        1.1.4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生态问题现状第20-27页
    1.2 研究方法第27-30页
        1.2.1 试验模拟装置设计第27页
        1.2.2 河道仿自然生境营造技术示范工程设计第27-30页
第2章 河道仿然生境营造技术试验研究第30-51页
    2.1 试验装置第30-34页
        2.1.1 试验装置搭建第30-33页
        2.1.2 试验装置特点第33-34页
        2.1.3 试验装置施工技术第3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4-51页
        2.2.1 深潭-浅滩对DO影响试验研究第34-36页
        2.2.2 丁坝对DO影响试验研究第36-39页
        2.2.3 潜坝对DO影响试验研究第39-42页
        2.2.4 丁坝,潜坝,深潭-浅滩组合对DO影响试验研究第42-51页
第3章 河道仿自然生境营造技术示范工程设计第51-58页
    3.1 设计理念第51页
    3.2 核心技术第51-52页
    3.3 工程方案第52-54页
        3.3.1 工程选址第52页
        3.3.2 方案设计第52-54页
    3.4 彩屯桥下拦河坝设计方案第54-55页
        3.4.1 丁坝的构建第54页
        3.4.2 浅滩的构建第54页
        3.4.3 深潭的构建第54-55页
    3.5 团山子拦河坝至兴安断面设计方案第55-58页
        3.5.1 丁坝的构建第55-56页
        3.5.2 深潭-浅滩的构建第56-58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4.1 结论第58页
    4.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硫循环模型研究--以东亚地区为例
下一篇:北京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及其光学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