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我国大气污染及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1.2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概述 | 第10-11页 |
1.1.3 大气硫循环概述 | 第11-12页 |
1.1.4 大气硫循环模型概述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3-17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硫循环模型研究方法 | 第17-39页 |
2.1 国际硫循环模型研究 | 第17-27页 |
2.1.1 独立的硫循环模型 | 第17-20页 |
2.1.2 与环流模式耦合建立的硫循环模型 | 第20-27页 |
2.2 国际大气硫循环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2.3 硫循环模型对比 | 第28-31页 |
2.4 模型所需硬件 | 第31页 |
2.5 模型所需软件 | 第31-32页 |
2.6 本次研究的模型概述 | 第32-37页 |
2.6.1 原模型概述 | 第32-33页 |
2.6.2 模型的修改与优化 | 第33-37页 |
2.6.2.1 气相反应模块的优化 | 第33-34页 |
2.6.2.2 添加水相反应模块 | 第34-37页 |
2.7 模型所需数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模型模拟准确性研究 | 第39-54页 |
3.1 东亚地区近地面SO_2浓度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 | 第40-46页 |
3.2 东亚地区SO_4~(2-)浓度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 | 第46-52页 |
3.2.1 东亚地区SO_4~(2-)浓度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的季节性趋势研究 | 第46-50页 |
3.2.2 对SO_4~(2-)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模型对于中国地区硫循环模拟结果 | 第54-69页 |
4.1 中国地区SO_2月平均浓度模拟 | 第54-57页 |
4.2 中国地区SO_4~(2-)的月平均浓度模拟 | 第57-61页 |
4.3 SO_2的干/湿沉降过程模拟结果 | 第61-65页 |
4.3.1 中国地区SO_2干沉降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 第61-63页 |
4.3.2 中国地区SO_2湿沉降季节性变化模拟 | 第63-65页 |
4.4 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季节性变化模拟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5.2 本文特色 | 第70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0-73页 |
5.3.1 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70-71页 |
5.3.2 对国际大气硫循环模型研究的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