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1.2.1 带状绿地微气候效应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植物群落微气候效应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1.2.3 ENVI-met软件在植物微气候领域应用 | 第18-20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简析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3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4-34页 |
2.1 斯大林公园地理特征与群落组成 | 第24-26页 |
2.1.1 地理区位 | 第24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24-25页 |
2.1.3 群落组成 | 第25-26页 |
2.2 植物群落微气候效应类型 | 第26-27页 |
2.2.1 降温效应 | 第26页 |
2.2.2 增湿效应 | 第26-27页 |
2.2.3 控风效应 | 第27页 |
2.3 影响微气候的植物群落空间特征 | 第27-30页 |
2.3.1 空间结构特征 | 第27-28页 |
2.3.2 空间布局特征 | 第28-29页 |
2.3.3 空间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2.4 ENVI-met软件特点和使用方法 | 第30-33页 |
2.4.1 ENVI-met软件简介 | 第30页 |
2.4.2 ENVI-met软件操作流程 | 第30-31页 |
2.4.3 ENVI-met软件植物子模型 | 第31-32页 |
2.4.4 模拟实验输出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ENVI-met数值模拟平台建立与模拟校验 | 第34-50页 |
3.1 模拟与研究方案 | 第34-38页 |
3.1.1 斯大林公园植物特征数据采集 | 第34-35页 |
3.1.2 植物群落样本选取与边界控制 | 第35-36页 |
3.1.3 模拟和研究方案确定 | 第36-37页 |
3.1.4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3.2 .ENVI-met数值模拟条件预设 | 第38-41页 |
3.2.1 ENVI-met模拟初始条件设置 | 第38-39页 |
3.2.2 三维模型网格尺寸和划分 | 第39-40页 |
3.2.3 典型植物三维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3.3 典型植物群落实测与模拟校验 | 第41-49页 |
3.3.1 实测气象数据获取 | 第41-43页 |
3.3.2 群落场景三维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3.3.3 实测与模拟结果对照分析 | 第44-48页 |
3.3.4 参数校正与优化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与群落空间设计导则提出 | 第50-92页 |
4.1 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对微气候日变化规律影响 | 第50-62页 |
4.1.1 乔木组成 | 第50-54页 |
4.1.2 乔灌草绿量比 | 第54-58页 |
4.1.3 种植密度 | 第58-62页 |
4.2 群落空间布局特征对微气候水平分布影响 | 第62-71页 |
4.2.1 整体布局 | 第62-67页 |
4.2.2 开口分布 | 第67-71页 |
4.3 群落空间形态特征对微气候垂直分布影响 | 第71-82页 |
4.3.1 群落高宽变化 | 第72-76页 |
4.3.2 冠线高低变化 | 第76-82页 |
4.4 寒地带状公园植物群落春季微气候适宜性空间设计导则 | 第82-92页 |
4.4.1 群落空间结构设计导则 | 第82-85页 |
4.4.2 群落空间布局设计导则 | 第85-88页 |
4.4.3 群落空间形态设计导则 | 第88-92页 |
结论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