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9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7-10页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适应新课改的转型追求第7-8页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性质及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第8-9页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突破现有困境的现实要求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第12-13页
        (三) 已有研究成果评述第13-14页
    四、研究的设计第14-17页
        (一) 研究的内容第14页
        (二)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三) 研究的思路第15页
        (四) 调查工具的编制第15-16页
        (五) 数据的回收情况第16-17页
    五、论文的结构第17-19页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5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9-22页
        (一) 作业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第19-20页
        (二) 行为作业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第20页
        (三) 行为人与行动者第20-21页
        (四) 行为作业与作业行动第21-22页
    二、理论基础第22-25页
        (一) 生活教育理论第22-23页
        (二) 多元智能理论第23页
        (三) 立德树人理论第23-24页
        (四) 帕森斯行动理论第24-25页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现状研究及原因分析第25-38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现状研究第25-31页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总体情况第25-26页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布置设计情况第26-28页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指导情况第28-30页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评估反馈情况第30-31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现状的原因分析第31-38页
        (一) 教师个体因素第32-34页
        (二) 学生家庭因素第34-35页
        (三) 学校组织因素第35-38页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走向作业行动的策略第38-54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设计原则第38-42页
        (一) 实践性原则第39页
        (二) 人文性原则第39-40页
        (三) 针对性原则第40-41页
        (四) 引导性原则第41页
        (五) 渐进性原则第41-42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实施途径第42-51页
        (一) 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第43-48页
        (二) 与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第48-50页
        (三) 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第50-51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的评价与反思第51-54页
        (一) 专家或同行进行前置评估第51页
        (二) 教师进行过程点评和指导第51-52页
        (三) 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第52页
        (四) 家长座谈会反馈意见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附录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生生互动式”作文教学探究
下一篇: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课课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