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二章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5-21页
    2.1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第15-17页
        2.1.1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概念第15-16页
        2.1.2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特征第16-17页
    2.2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7-18页
        2.2.1 全面贯彻实施法律、法规为主的合法合规理论第17页
        2.2.2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主的科学规范理论第17-18页
        2.2.3 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为主的保值增值理论第18页
    2.3 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第18-21页
        2.3.1 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8-19页
        2.3.2 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19页
        2.3.3 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19-21页
第三章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演变与现实困境第21-32页
    3.1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演变第21-22页
        3.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制度第21页
        3.1.2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第21-22页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第22页
    3.2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第22-24页
    3.3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4-32页
        3.3.1 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第24-25页
        3.3.2 国有资产监管主体不明晰,权责不明第25-27页
        3.3.3 国有资产监管范围模糊第27-28页
        3.3.4 国有资产监管手段乏力第28-30页
        3.3.5 国有资产监管责任不健全第30-32页
第四章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第32-38页
    4.1 以国会立法为核心的美国模式第32-33页
    4.2 以完善的监督和组织体系为核心的法国模式第33-34页
    4.3 以《托管法》和《公司法》为核心的德国模式第34-35页
    4.4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5-38页
第五章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8-48页
    5.1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第38-40页
        5.1.1 完善宪法中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规定第38页
        5.1.2 健全法律层面中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规定第38-39页
        5.1.3 完善法规、规章层面中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规定第39-40页
    5.2 明晰国有资产监管主体及权限第40-42页
        5.2.1 明晰人大的监管主体地位及其权限第40-41页
        5.2.2 明晰政府的监管主体地位及其权限第41页
        5.2.3 明晰国资委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监管主体地位及其权限第41页
        5.2.4 明晰司法机关和其他机构的监管主体地位及其权限第41-42页
    5.3 明晰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及内容第42-44页
        5.3.1 明晰国有资产监管范围第42页
        5.3.2 明晰国有资产监管内容第42-44页
    5.4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第44-45页
        5.4.1 均衡事前、事中与事后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第44页
        5.4.2 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第44-45页
        5.4.3 完善国有资产立法和司法监管模式第45页
    5.5 重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责任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制度重构
下一篇:论破产法中待履行合同选择权的行使--以房地产破产案件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