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緒論 | 第9-17页 |
一、唐代墓誌楷書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二、研究材料與範圍 | 第12页 |
三、中晚唐墓誌楷書字形研究意義 | 第12-14页 |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中晚唐墓誌楷書字形使用面貌 | 第17-26页 |
第一節 中晚唐墓誌楷字整體面貌 | 第17-18页 |
一、楷字總量及使用頻率 | 第17页 |
二、各階層中楷字數量及使用頻率 | 第17-18页 |
第二節 中晚唐墓誌楷書異形字概況 | 第18-26页 |
一、異形字及其他相關概念說明 | 第18-19页 |
二、各階層中異形字的使用頻率 | 第19-20页 |
三、各階層中異形字的分布特徵 | 第20-26页 |
第二章 中晚唐墓誌楷書異形字的類型 | 第26-94页 |
第一節 因筆畫變異而形成的異形字 | 第26-43页 |
一、增加筆畫類 | 第26-33页 |
二、減省筆畫類 | 第33-39页 |
三、改變筆畫類 | 第39-43页 |
第二節 因構件變異而形成的異形字 | 第43-50页 |
一、增加構件類 | 第43-44页 |
二、簡省構件類 | 第44-45页 |
三、改造構件類 | 第45-49页 |
四、變換構件位置關係類 | 第49-50页 |
第三節 因形旁聲旁變異形成的異形字 | 第50-83页 |
一、增加形旁類 | 第50-52页 |
二、簡省形旁類 | 第52-53页 |
三、改換形旁類 | 第53-78页 |
四、簡省聲旁類 | 第78-81页 |
五、改換聲旁類 | 第81-83页 |
第四節 其他因素影響形成的異形字 | 第83-94页 |
一、書寫變異類 | 第83-84页 |
二、草書楷化類 | 第84-87页 |
三、古字遺留類 | 第87-91页 |
四、字形同化類 | 第91-94页 |
第三章 中晚唐墓誌楷書異形字的特點及其成因 | 第94-100页 |
第一節 中晚唐墓誌楷書異形字的特點 | 第94-96页 |
一、普遍性 | 第94页 |
二、通俗性 | 第94页 |
三、任意性 | 第94-95页 |
四、規整性 | 第95页 |
五、層級性 | 第95-96页 |
第二節 中晚唐墓誌楷書異形字的成因 | 第96-100页 |
一、漢字自身的優化調整 | 第96-97页 |
二、漢字構形系統的作用 | 第97-98页 |
三、社會歷史因素 | 第98-99页 |
四、書刻者的個人因素 | 第99-100页 |
第四章 中晚唐墓誌楷書用字狀況與《干禄字書》的比較研究 | 第100-108页 |
第一節 唐代字樣學與《干禄字書》 | 第100-101页 |
一、唐代字樣學概述 | 第100页 |
二、《干禄字書》簡介 | 第100-101页 |
第二節 《干禄字書》異體字與中晚唐墓誌用字的比較 | 第101-103页 |
第三節 《干禄字書》易混字與中晚唐墓誌用字的比較 | 第103-108页 |
第五章 其他相關問題探討 | 第108-125页 |
第一節 構形理據狀況分析 | 第108-110页 |
第二節 字際關係梳理 | 第110-114页 |
一、同源字 | 第110-113页 |
二、通假字 | 第113-114页 |
第三節 無異形、無主形字分析 | 第114-117页 |
第四節 墓誌所見謬誤字彙總 | 第117-125页 |
結語 | 第125-128页 |
一、楷書定型過程中的變異規律 | 第125页 |
二、異形字大統一下隱含的層級性 | 第125页 |
三、對現代漢字規範化的借鑒意義 | 第125-126页 |
四、本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參考文獻 | 第128-130页 |
附錄一 所用中晚唐墓誌信息一覽表 | 第130-142页 |
附錄二 《干禄字書》比較研究 | 第142-169页 |
附錄三 中晚唐楷書字形字頻表 | 第169-415页 |
一、字形表說明 | 第384-385页 |
二、字形表索引 | 第385-415页 |
讀碩期間發表的論文目錄 | 第415-416页 |
致謝 | 第416-4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