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违约损害赔偿的可预见性规则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8页
    三、文献综述第8-12页
    四、研究方法描述第12-13页
    五、论文结构第13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3-15页
第一章 违约损害赔偿的可预见性规则概述第15-27页
    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内涵、性质、赔偿范围及其限定规则第15-19页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内涵、性质及其范围第15-18页
        二、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规则第18-19页
    第二节 可预见性规则的确立及其发展第19-26页
        一、可预见性规则的确立第19-20页
        二、可预见性规则的发展第20-26页
        三、小结第26页
    第三节 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第26-27页
第二章 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构成及其适用范围第27-39页
    第一节 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构成第27-31页
        一、预见主体第27-29页
        二、预见的时间第29-30页
        三、预见的内容第30-31页
        四、判断可预见性的标准第31页
    第二节 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第31-39页
        一、违约解除损害赔偿中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第31-33页
        二、可预见性规则在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中的适用第33-37页
        三、可预见规则的排除适用及修正适用第37-39页
第三章 我国法上可预见性规则的发展及其完善建议第39-48页
    第一节 可预见性规则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的演变第39-40页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第40-45页
        一、预见内容的衡量第41-42页
        二、预见标准的确定第42-43页
        三、关于可预见的举证责任及败诉风险第43-44页
        四、关于解约可得利益赔偿及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的司法实践第44-45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建议第45-48页
        一、完善我国关于可预见性规则立法的建议第45-46页
        二、完善我国可预见性规则司法适用的建议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金融领域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以CLS bank诉Alice案为视角
下一篇:不动产冒名处分行为的性质及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