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地区难民救济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第10-11页
    第二节 学术回顾及问题提出第11-16页
        一、关于抗战史的相关研究第11-13页
        二、关于抗战时期难民问题研究第13-15页
        三、关于抗战时期难民救济问题的研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0页
        一、难民的定义第17-18页
        二、抗战时期难民的定义第18-19页
        三、抗战时期湘西的地域界定第19-20页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概况第20-31页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产生的原因第20-22页
        一、战争破坏第20-21页
        二、自然灾害第21-22页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的来源和路径第22-26页
        一、难民来源地域第22-23页
        二、难民来源路径第23-24页
        三、难民人数第24-26页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的构成第26-29页
        一、知识分子第27页
        二、公务员第27-28页
        三、商人第28页
        四、工人第28-29页
        五、难童第29页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的特点第29-31页
        一、湘西难民来源地域广第29-30页
        二、湘西难民成员构成复杂第30页
        三、湘西难民流动性强第30-31页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救济第31-46页
    第一节 难民救济机构第31-34页
        一、赈济分会第31-33页
        二、社会科与社会服务部第33页
        三、其他救济机构第33-34页
        四、民间力量第34页
    第二节 难民救济方式第34-43页
        一、抢救输送第34-35页
        二、收容给养第35-37页
        三、教育培训第37-41页
        四、开展生产自救第41-43页
    第三节 难民救济经费第43-46页
        一、政府拨款第43-44页
        二、社会捐款第44-45页
        三、发放贷款第45-46页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难民救济工作评述第46-59页
    第一节 湘西难民救济工作特点第46-51页
        一、难民救济体系较为完善第46-47页
        二、难民救济方式多样第47-48页
        三、难民救济主体多元第48-49页
        四、难民救济开展有序第49-51页
    第二节 湘西难民救济的积极效果第51-54页
        一、救济了大量难民,稳定了社会秩序第51-52页
        二、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第52-53页
        三、促进了战时繁荣第53-54页
    第三节 湘西难民救济工作的局限性第54-56页
        一、社会力量发挥不够第54-55页
        二、救济经费不足第55-56页
        三、管理上存在漏洞第56页
    第四节 湘西难民救济工作的历史启示第56-59页
        一、开展难民救济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救济主体第56-57页
        二、开展难民救济要注重消极救济与积极救济相结合第57页
        三、开展难民救济要以完善的机制体制作为有序推进的保障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教会学校研究
下一篇:宋代女性财产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