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 第15-16页 |
2.1.2 政府行为 | 第16-17页 |
2.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 第17-21页 |
2.2.1 政府行为的角色定位 | 第17-18页 |
2.2.2 政府行为的职能 | 第18-19页 |
2.2.3 政府行为的作用 | 第19-21页 |
第3章 泉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21-31页 |
3.1 泉州市地震灾害状况 | 第21-22页 |
3.2 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22-28页 |
3.2.1 政府在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第25-26页 |
3.2.2 政府在建设中的职能 | 第26-27页 |
3.2.3 政府在建设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3.3 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28-31页 |
3.3.1 政府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 第28页 |
3.3.2 政府在管理中的职能 | 第28页 |
3.3.3 政府在管理中的作用 | 第28-31页 |
第4章 建设与管理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4.1 建设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4.1.1 严重不足、分布不均衡 | 第31-32页 |
4.1.2 不具备长期避震疏散的功能 | 第32-33页 |
4.1.3 疏散道路不畅 | 第33-34页 |
4.2 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4.2.1 严重不足、分布不均衡 | 第34页 |
4.2.2 不具备长期避震疏散的功能 | 第34-35页 |
4.2.3 疏散道路不畅 | 第35页 |
4.3 管理上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4.3.1 管理制度及灾害信息系统不完善 | 第35-36页 |
4.3.2 宣传演练不落实 | 第36页 |
4.4 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4.4.1 管理制度及灾害信息系统不完善 | 第36-37页 |
4.4.2 宣传演练不落实 | 第37-38页 |
第5章 优化泉州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的对策 | 第38-44页 |
5.1 境外改善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的经验与启示 | 第38-39页 |
5.2 改善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的对策 | 第39-44页 |
5.2.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统一规划建设标准 | 第39-40页 |
5.2.2 加强规划,改善分布均衡性和科学性 | 第40-41页 |
5.2.3 优化功能性,做到平灾结合 | 第41-42页 |
5.2.4 制定管理和保障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 第42-43页 |
5.2.5 做好宣传演练,提高防灾意识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