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森林破碎化和演替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森林破碎化和演替对种子命运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本项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森林演替对鼠类多样性的影响 | 第16-24页 |
2.1 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1.1 研究地区 | 第17页 |
2.1.2 演替阶段的划分 | 第17页 |
2.1.3 鼠类调查 | 第17-18页 |
2.1.4 生境参数调查 | 第18页 |
2.1.5 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2.2.1 鼠类物种组成 | 第19页 |
2.2.2 森林演替对鼠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3 鼠类群落结构与生境类型的关系 | 第21-23页 |
2.3 讨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森林破碎化对鼠类捕食和贮藏油茶种子的影响 | 第24-34页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样地设置 | 第25页 |
3.2.2 鼠类种群数量调查 | 第25-26页 |
3.2.3 油茶种子的收集与释放 | 第26-27页 |
3.2.4 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3.3 结果 | 第27-31页 |
3.3.1 鼠类物种组成 | 第27-28页 |
3.3.2 油茶种子在释放处的存留动态 | 第28页 |
3.3.3 油茶种子的命运 | 第28-30页 |
3.3.4 扩散距离 | 第30-31页 |
3.3.5 来自于埋藏油茶种子的幼苗建成 | 第31页 |
3.4 讨论 | 第31-34页 |
结束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 笼捕法和陷阱法在森林小型兽类多样性监测效率比较 | 第45-5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1.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47页 |
1.2 方法 | 第47-48页 |
2 结果 | 第48-50页 |
2.1 物种组成及群落多样性参数 | 第48-49页 |
2.2 小型兽类的数量及体重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