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铅锌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页 |
1.1.1 铅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页 |
1.1.2 锌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页 |
1.2 铅锌资源概况及特性 | 第11-14页 |
1.2.1 世界铅锌资源概述 | 第11-13页 |
1.2.2 中国铅锌资源概述 | 第13页 |
1.2.3 铅锌矿石特性 | 第13-14页 |
1.3 铅锌浮选分离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1.3.1 矿石天然性质 | 第14-16页 |
1.3.2 浮选过程工艺因素 | 第16页 |
1.3.3 浮选难免离子影响 | 第16-17页 |
1.4 铅锌分离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1 铅锌分离方法 | 第17-18页 |
1.4.2 铅锌分离工艺 | 第18-19页 |
1.4.3 铅锌分离药剂 | 第19-20页 |
1.4.4 铅锌分离机理 | 第20-21页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4页 |
1.5.1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际矿石矿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24页 |
2.2 纯矿物试验样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 试验药剂和设备 | 第25-26页 |
2.4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6页 |
2.5 试验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2.5.1 Zeta电位测量 | 第26页 |
2.5.2 SEM-EDS分析 | 第26-27页 |
2.5.3 溶液离子浓度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8-33页 |
3.1 矿石多元素组成 | 第28页 |
3.2 矿石中铅、锌物相组成 | 第28页 |
3.3 矿石矿物组成 | 第28-29页 |
3.4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29页 |
3.5 主要矿物嵌布特性 | 第29-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 第33-48页 |
4.1 药剂探索试验 | 第33-35页 |
4.1.1 铅捕收剂探索试验 | 第33-34页 |
4.1.2 锌抑制剂探索试验 | 第34-35页 |
4.2 铅回路条件试验 | 第35-41页 |
4.2.1 铅粗选条件试验 | 第35-39页 |
4.2.2 铅精选条件试验 | 第39-41页 |
4.3 锌回路条件试验 | 第41-43页 |
4.4 全开路试验 | 第43-44页 |
4.5 闭路试验 | 第44-46页 |
4.6 产品检测 | 第46-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纯矿物浮选试验及机理初探 | 第48-59页 |
5.1 纯矿物浮选试验 | 第48-52页 |
5.1.1 pH值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8页 |
5.1.2 焦磷酸钠用量试验 | 第48-49页 |
5.1.3 柠檬酸钠用量试验 | 第49-50页 |
5.1.4 组合药剂(焦磷酸钠和柠檬酸钠)用量试验 | 第50页 |
5.1.5 组合抑制剂配比试验 | 第50-51页 |
5.1.6 pH值对组合药剂使用影响 | 第51-52页 |
5.1.7 混矿试验 | 第52页 |
5.2 机理初探 | 第52-58页 |
5.2.1 浮选溶液计算 | 第52-53页 |
5.2.2 Zeta电位分析 | 第53-54页 |
5.2.3 矿浆离子测定 | 第54-56页 |
5.2.4 SEM-EDS能谱分析 | 第56-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第67-6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68-69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