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浮游选矿论文

菱锌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及机理探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概述第9-11页
        1.1.1 锌的性质与用途第9-10页
        1.1.2 世界锌矿资源分布与储量第10-11页
        1.1.3 氧化锌矿矿石特点及种类第11页
    1.2 氧化锌矿浮选理论及工艺第11-17页
        1.2.1 硫化-胺盐浮选法第11-14页
        1.2.2 硫化-黄药浮选法第14-15页
        1.2.3 脂肪酸类直接浮选法第15页
        1.2.4 絮凝浮选法第15页
        1.2.5 螯合浮选法第15-16页
        1.2.6 联合流程法第16-17页
    1.3 菱锌矿的基本性质和浮选行为第17-19页
        1.3.1 菱锌矿的基本性质第17页
        1.3.2 菱锌矿的浮选行为第17-19页
    1.4 方解石的基本性质和浮选行为第19-21页
        1.4.1 方解石的基本性质第19页
        1.4.2 方解石的浮选行为第19-21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试验样品、药剂、仪器设备与研究方法第23-27页
    2.1 试样制备与性质第23-24页
    2.2 试验药剂第24页
    2.3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24-25页
    2.4 研究方法第25-27页
        2.4.1 单矿物浮选试验第25页
        2.4.2 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第25-26页
        2.4.3 X衍射分析第26页
        2.4.4 Zeta电位测试分析第26页
        2.4.5 红外光谱测试第26页
        2.4.6 ICP光谱仪元素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菱锌矿与方解石的浮选行为研究第27-49页
    3.1 菱锌矿与方解石的基本浮选行为第27-28页
        3.1.1 pH对菱锌矿和方解石浮选的影响第27-28页
        3.1.2 捕收剂用量对菱锌矿和方解石浮选的影响第28页
    3.2 抑制剂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28-32页
        3.2.1 六偏磷酸钠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28-29页
        3.2.2 腐植酸钠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29-31页
        3.2.3 羧甲基纤维素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1-32页
    3.3 金属离子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2-36页
        3.3.1 钙离子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2-33页
        3.3.2 镁离子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3-35页
        3.3.3 锌离子对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5-36页
    3.4 抑制剂对金属离子作用后的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6-44页
        3.4.1 抑制剂对Ca2+作用后的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6-38页
        3.4.2 抑制剂对Mg2+作用后的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38-41页
        3.4.3 抑制剂对Zn2+作用后的菱锌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第41-44页
    3.5 人工混矿试验第44-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菱锌矿与方解石浮选机理探讨第49-69页
    4.1 矿物基础浮选行为分析第49-56页
        4.1.1 菱锌矿的溶液化学分析第49-51页
        4.1.2 方解石的溶液化学分析第51-52页
        4.1.3 油酸钠的溶液化学分析第52-54页
        4.1.4 菱锌矿和方解石与油酸钠作用前后的表面电性第54-55页
        4.1.5 菱锌矿和方解石与油酸钠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5-56页
    4.2 金属离子对矿物的作用机理第56-65页
        4.2.1 金属离子的溶液化学分析第57-61页
        4.2.2 金属离子吸附对矿物表面电性的影响第61-64页
        4.2.3 捕收剂用量试验第64页
        4.2.4 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第64-65页
    4.3 抑制剂腐植酸钠的抑制机理第65-68页
        4.3.1 腐植酸钠在菱锌矿与方解石表面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第65-67页
        4.3.2 腐植酸钠在菱锌矿与方解石表面作用前后的表面电性第67-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6-77页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荣誉与奖励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及机理探讨
下一篇:甲玛多金属矿铜钼混合精矿分离新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