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概述 | 第12-23页 |
1.1 选题依据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相关概念介绍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4 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 第19-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3页 |
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3-31页 |
2.1 探索阶段:老农村养老保险 | 第23-25页 |
2.1.1 老农保建立背景及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2.1.2 老农保制度建立的意义 | 第24-25页 |
2.2 创立阶段: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 第25-27页 |
2.2.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背景及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2.2.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意义 | 第26-27页 |
2.3 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 第27-28页 |
2.3.1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建立背景及特点 | 第27-28页 |
2.3.2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意义 | 第28页 |
2.4 完善并轨阶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第28-31页 |
2.4.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背景及特点 | 第28-30页 |
2.4.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建立意义 | 第30-31页 |
3 淮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 | 第31-46页 |
3.1 淮南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内容 | 第31-33页 |
3.2 淮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运行现状 | 第33-41页 |
3.2.1 参保人员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3.2.2 基金运行情况 | 第34-36页 |
3.2.3 业务经办管理情况 | 第36-41页 |
3.3 淮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存在问题 | 第41-46页 |
3.3.1 养老金领取水平偏低 | 第41-43页 |
3.3.2 缴费补贴激励机制较弱 | 第43-44页 |
3.3.3 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 | 第44-46页 |
4 基于ELES扩展线性支出模型的最低养老保障水平测算 | 第46-55页 |
4.1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 第46-49页 |
4.1.1 模型介绍 | 第46-47页 |
4.1.2 ELES模型的适用性 | 第47-48页 |
4.1.3 ELES模型计算公式 | 第48-49页 |
4.2 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9-55页 |
4.2.1 淮南市城镇居民最低养老保障水平线测算 | 第49-52页 |
4.2.2 淮南市农村居民最低养老水平线测算 | 第52-53页 |
4.2.3 安徽省各地级市最低养老保障水平线测算 | 第53-55页 |
5 完善淮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基金筹集角度的对策建议 | 第55-56页 |
5.1.1 增加集体补助基金收入 | 第55页 |
5.1.2 合理调整参保缴费补贴办法 | 第55-56页 |
5.1.3 拓宽缴费档次,延长缴费年限 | 第56页 |
5.1.4 采取多元的缴费方式 | 第56页 |
5.2 基金支出角度的对策建议 | 第56-57页 |
5.2.1 调整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 | 第56-57页 |
5.2.2 延迟退休到龄人员年龄 | 第57页 |
5.2.3 加强资格认证工作 | 第57页 |
5.3 其他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7-59页 |
5.3.1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转移工作 | 第57-58页 |
5.3.2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保网络 | 第58-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