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生态周刊》报道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人民日报《生态周刊》报道分析 | 第13-25页 |
2.1 《生态周刊》简介 | 第13-14页 |
2.1.1 创刊背景 | 第13页 |
2.1.2 基本情况 | 第13-14页 |
2.2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4-16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2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2.2.3 样本抽样 | 第15页 |
2.2.4 统计类目设计 | 第15-16页 |
2.3 抽样统计与分析 | 第16-24页 |
2.3.1 报道总量及其变化 | 第16-17页 |
2.3.2 栏目与发稿数 | 第17-19页 |
2.3.3 报道体裁分配 | 第19页 |
2.3.4 议题设置与分配 | 第19-21页 |
2.3.5 信息来源 | 第21-22页 |
2.3.6 报道性质 | 第22-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人民日报《生态周刊》报道的基本经验 | 第25-35页 |
3.1 《生态周刊》报道四个维度的表现 | 第25-28页 |
3.2 《生态周刊》报道的成功之处 | 第28-31页 |
3.2.1 报道内涵丰富,综合优势明显 | 第28-29页 |
3.2.2 报道贴近实际,文本叙述趋中立 | 第29页 |
3.2.3 主动掌握话语权,针砭时弊立场鲜明 | 第29-30页 |
3.2.4 广度深度两头抓,消息来源三足鼎立 | 第30-31页 |
3.3 当前《生态周刊》报道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3.3.1 多个类目上报道数量分配失衡 | 第31-32页 |
3.3.2 部分栏目定位不准,类型划分有重叠 | 第32页 |
3.3.3 缺乏建立长期的报道反馈机制意识 | 第32-33页 |
3.3.4 报道写作模式化,忽略与环保NGO互动 | 第33页 |
3.3.5 版面设置单一,视觉效果欠佳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人民日报《生态周刊》的发展策略 | 第35-41页 |
4.1优化栏目设计安排,扩大栏目优势 | 第35-37页 |
4.1.1 加强定位,突出现有栏目特色 | 第35-36页 |
4.1.2 增加“弱势”栏目报道数量 | 第36页 |
4.1.3 打造推出更多新闻栏目 | 第36-37页 |
4.1.4 改进版面设置和图片自采能力 | 第37页 |
4.2 平衡各要素比例,提升报道的全面性 | 第37-38页 |
4.2.1 加强周刊报道的舆论监督 | 第37-38页 |
4.2.2 注意议题、题材、地域的平衡 | 第38页 |
4.3 提高报道可读性,强化报道时效性 | 第38-39页 |
4.3.1 报道内容取材要更接地气 | 第38-39页 |
4.3.2 报道刊发要注重时效 | 第39页 |
4.4 改进编发手段,增强报道现场感 | 第39-40页 |
4.5 强化连续与反馈,增进传播效果 | 第40-41页 |
4.5.1 通过连续追踪报道强化传播效果 | 第40页 |
4.5.2 通过加强政府沟通合作推进工作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