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2 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4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网络短视频热的形成及原因 | 第16-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网络视频、网络短视频 | 第16页 |
2.1.2 网络文化、平民文化 | 第16-18页 |
2.2 网络短视频热的形成与现状 | 第18-20页 |
2.2.1 网络短视频热的形成 | 第18-19页 |
2.2.2 网络短视频热的现状 | 第19-20页 |
2.3 网络短视频热形成的原因 | 第20-24页 |
2.3.1 网络信息环境日益丰厚提供了土壤和营养 | 第20-21页 |
2.3.2 传播技术迅速发展提供了工具与手段 | 第21-22页 |
2.3.3 网络平民文化不断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 第22-24页 |
第3章 个案研究:“快手”短视频 | 第24-38页 |
3.1 “快手”APP简介 | 第24页 |
3.2 “快手”作品的内容分析 | 第24-27页 |
3.2.1 “快手”内容的主要类型 | 第24-26页 |
3.2.2 快手的热门内容分析 | 第26-27页 |
3.3 “快手”的传播特征分析 | 第27-33页 |
3.3.1 平民性:去精英化 | 第27-30页 |
3.3.2 交互性:去中心化 | 第30-31页 |
3.3.3 娱乐性:偏低俗化 | 第31-32页 |
3.3.4 创造性:趋同质化 | 第32-33页 |
3.4 快手的用户分析 | 第33-38页 |
3.4.1 快手用户的构成 | 第33-36页 |
3.4.2 快手用户的平民化特征 | 第36-38页 |
第4章 对网络短视频热的深入反思 | 第38-45页 |
4.1 快手火爆的背后是平民话语权的长期缺位 | 第38-41页 |
4.2 快手的火爆喻示着话语权的转变 | 第41-43页 |
4.2.1 生产者的主体性带来平民话语权满足 | 第41-42页 |
4.2.2 快手内容带来的平民话语权满足 | 第42-43页 |
4.3 话语权转变和实践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3-45页 |
4.3.1 助长低俗、泛娱乐化的互联网风气 | 第43-44页 |
4.3.2 引发错误的价值观导向 | 第44-45页 |
第5章 网络短视频行业良性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45-52页 |
5.1 运营者:加强网络内容与社区管理 | 第45-47页 |
5.1.1 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 第45-46页 |
5.1.2 强化责任意识,引导用户传播正能量 | 第46-47页 |
5.2 生产者:加强自律、创造积极文化 | 第47-48页 |
5.2.1 加强自律,自觉传播正能量 | 第47-48页 |
5.2.2 树立“内容为王”的视频创作意识 | 第48页 |
5.3 消费者:提高品味和网络媒介素养 | 第48-50页 |
5.3.1 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 | 第49页 |
5.3.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 第49-50页 |
5.4 监管者:双管齐下、加强监管与引导 | 第50-52页 |
5.4.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 第50页 |
5.4.2 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正确引导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