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国家政策倡导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 | 第9页 |
1.1.2 在线作业平台较之传统作业有着诸多优势 | 第9-10页 |
1.1.3 在线作业平台发展之“热”与教师使用之“冷”的矛盾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2.1.1 在线作业 | 第14页 |
2.1.2 在线作业平台 | 第14-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2.1 国外在线作业平台使用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2 国内在线作业平台使用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研究模型构建 | 第23-2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3.2 模型的理论框架设计 | 第25-27页 |
3.3 模型的变量释义与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3.3.1 模型的变量释义 | 第27页 |
3.3.2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第29-36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29-32页 |
4.2 问卷预测 | 第32页 |
4.3 问卷正式发放 | 第32页 |
4.4 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32-35页 |
4.4.1 信度分析 | 第32-33页 |
4.4.2 效度分析 | 第33-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 第36-60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5.2 调节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37-42页 |
5.2.1 年龄 | 第37-38页 |
5.2.2 任教年级 | 第38页 |
5.2.3 性别 | 第38-40页 |
5.2.4 地区 | 第40页 |
5.2.5 经验 | 第40-41页 |
5.2.6 自愿性 | 第41-42页 |
5.3 基于PLS算法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42-58页 |
5.3.1 模型优度检验算法的选择 | 第42-44页 |
5.3.2 PLS-SEM初始模型输出与释义 | 第44-46页 |
5.3.3 测量模型评估 | 第46-53页 |
5.3.4 结构模型的检验 | 第53-54页 |
5.3.5 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 | 第54-55页 |
5.3.6 模型修正 | 第55-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第60-70页 |
6.1 小学教师在线作业平台使用的影响因素 | 第60-63页 |
6.1.1 绩效期望对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且显著 | 第60页 |
6.1.2 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且最为显著 | 第60-61页 |
6.1.3 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且显著 | 第61页 |
6.1.4 便利条件对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 第61-62页 |
6.1.5 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 第62页 |
6.1.6 年龄、性别、地区、任教年级和经验的调节作用 | 第62-63页 |
6.2 在线作业平台优化与推广的策略 | 第63-69页 |
6.2.1 在线作业平台的优化策略 | 第63-69页 |
6.2.2 在线作业平台的推广策略 | 第6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7.1 创新性 | 第70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70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附录A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