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问题 | 第15-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免费教育师范生 | 第16页 |
二、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 | 第16-17页 |
三、气质类型相关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构建 | 第18-23页 |
一、自我决定与自我认同理论 | 第19-20页 |
二、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三、布罗芬布兰纳(Bronfenbrenner):生态系统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一、个体因素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 第23-25页 |
二、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者共同作用下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6-30页 |
一、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 第26页 |
二、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意向 | 第26-27页 |
三、影响免费师范生职业规划的三维因素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30-33页 |
一、测量工具 | 第30-31页 |
二、量表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三、量表效度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33-34页 |
二、描述研究法 | 第34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34页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第34-36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34-35页 |
二、问卷发放 | 第35页 |
三、问卷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6-57页 |
第一节 样本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第36-38页 |
一、性别分布 | 第36-37页 |
二、年级分布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个人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 | 第38-44页 |
一、性别 | 第38页 |
二、兴趣、个性与气质类型 | 第38-41页 |
三、个人能力与水平 | 第41-43页 |
四、个人自豪度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家庭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 | 第44-47页 |
一、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 | 第44页 |
二、父母的文化水平与工作 | 第44-46页 |
三、父母、亲戚、家庭需要与支持力度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学校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 | 第47-51页 |
一、学校提供专业类型的丰富程度 | 第47-48页 |
二、教学设备与对外交流机会 | 第48-49页 |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 第49-50页 |
四、主专业教师个人魅力与个人能力 | 第50-51页 |
第五节 社会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 | 第51-54页 |
一、当前社会就业现状 | 第51-52页 |
二、国家政策及社会关注 | 第52页 |
三、社会文化与社会期望 | 第52-53页 |
四、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 第53-54页 |
第六节 四种维度因素的比较数据 | 第54-57页 |
一、四种维度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二、影响最为显著的维度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57-68页 |
第一节 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因素的影响及有效策略分析 | 第57-61页 |
一、性别:针对男女教师比例失调问题 | 第57-58页 |
二、教师充分运用学生的兴趣、个性与气质类型 | 第58-59页 |
三、提高个人的能力与水平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家庭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因素的影响及有效策略分析 | 第61-62页 |
一、父母增加对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相关政策的了解 | 第61页 |
二、良好家庭的教育方式 | 第61页 |
三、家长对孩子的积极的期望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学校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因素的影响及有效策略分析 | 第62-64页 |
一、灵活掌握专业类型之间的关系 | 第62页 |
二、引进、完善音乐教学设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对设备的运用 | 第62-63页 |
三、音乐学院调整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 | 第63页 |
四、加强音乐师资力量的建设,特别是主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 第63-64页 |
第四节 社会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因素的影响及有效策略分析 | 第64-66页 |
一、开发更惠民的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政策 | 第65页 |
二、社会文化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 第65页 |
三、社会期望符合教师成长轨迹 | 第65-66页 |
第五节 四维因素比较后的有效分析与建议 | 第66-68页 |
一、充分发挥个人因素的作用 | 第66-67页 |
二、以学生为主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68-70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68-6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