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概述 | 第14-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教师口语的涵义 | 第14页 |
2.课堂教学口语的内涵 | 第14-16页 |
(二)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1.运用的科学性 | 第16-17页 |
2.鲜明的针对性 | 第17页 |
3.高效的教育性 | 第17页 |
4.互动的启发性 | 第17页 |
5.情感的激励性 | 第17-18页 |
6.发展的动态性 | 第18页 |
(三)基本要求 | 第18-19页 |
1.规范准确 | 第18页 |
2.鲜明生动 | 第18-19页 |
3.即兴调控 | 第19页 |
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 第19-22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1.语言学基础 | 第19页 |
2.教育学基础 | 第19-20页 |
3.心理学基础 | 第20页 |
4.教学论基础 | 第20页 |
(二)实践价值 | 第20-22页 |
1.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 第20-21页 |
2.铸造学生良好品格 | 第21页 |
3.提高师生思维能力 | 第21页 |
4.改善师生交往关系 | 第21-22页 |
三、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2-25页 |
(一)现状调查 | 第22-24页 |
1.调查数据统计 | 第22页 |
2.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二)问题探因 | 第24-25页 |
1.学科地位的变动 | 第24-25页 |
2.教育理念的滞后 | 第25页 |
3.教育管理的专制 | 第25页 |
4.教师自我意识淡薄 | 第25页 |
四、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策略思考 | 第25-34页 |
(一)建构策略 | 第26-28页 |
1.由单向性到对话性 | 第26页 |
2.由灌输式到启发式 | 第26-27页 |
3.由被动沉默到自主探究 | 第27页 |
4.由工具性到人文性 | 第27-28页 |
5.由划一性到个性 | 第28页 |
6.由否定性到激励性 | 第28页 |
(二)锤炼策略 | 第28-31页 |
1.语音——准确 | 第28-29页 |
2.语调——抑扬 | 第29页 |
3.语速——适中 | 第29-30页 |
4.语意——丰富 | 第30页 |
5.语气——动情 | 第30页 |
6.语用——严谨 | 第30-31页 |
(三)提升策略 | 第31-34页 |
1.加强口语训练 | 第31-32页 |
2.注重知识积累 | 第32-33页 |
3.关注自我成长 | 第33-34页 |
总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一 | 第37-39页 |
附录二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