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评述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中国农业产业化演变历程 | 第9-10页 |
1.3 农业产业化扶持体系及其定位 | 第10-12页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5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龙头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论证 | 第15-21页 |
2.1 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16-17页 |
2.2 龙头企业的带农惠农效果 | 第17-18页 |
2.3 龙头企业的企业发展能力 | 第18页 |
2.4 龙头企业的企业盈利能力 | 第18-19页 |
2.5 龙头企业的企业创新能力 | 第19-21页 |
第3章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介绍 | 第21-29页 |
3.1 单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 第21-24页 |
3.1.1 功效系数法 | 第21-22页 |
3.1.2 指数法 | 第22页 |
3.1.3 标准化系数法 | 第22-23页 |
3.1.4 最优值距离法 | 第23页 |
3.1.5 几种方法的适用场合比较 | 第23-24页 |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4-26页 |
3.2.1 主观赋权法 | 第24-25页 |
3.2.2 客观赋权法 | 第25-26页 |
3.2.3 各种赋权方法比较 | 第26页 |
3.3 多指标数据合成方法 | 第26-29页 |
3.3.1 线性合成方法 | 第26-27页 |
3.3.2 几何合成法 | 第27页 |
3.3.3 TOPSIS法 | 第27-29页 |
第4章 农业龙头企业绩效指数的编制 | 第29-44页 |
4.1 数据来源及其审核 | 第29页 |
4.2 标准值的确定 | 第29-30页 |
4.3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0-31页 |
4.4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1-37页 |
4.4.1 层次分析法 | 第31-36页 |
4.4.2 变异系数法 | 第36-37页 |
4.5 综合权数的确定 | 第37-39页 |
4.6 评价指数的合成 | 第39-41页 |
4.7 指数型功效函数的建立 | 第41-44页 |
第5章 农业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的描述性分析 | 第44-50页 |
5.1 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总体分析 | 第44页 |
5.2 不同地区的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 第44-48页 |
5.2.1 不同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得分分析 | 第44-45页 |
5.2.2 不同地区社会贡献能力得分分析 | 第45-46页 |
5.2.3 不同地区企业发展能力得分分析 | 第46-47页 |
5.2.4 不同地区企业盈利能力得分分析 | 第47-48页 |
5.2.5 不同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得分分析 | 第48页 |
5.3 不同类型企业分项指标分析 | 第48-50页 |
5.3.1 不同类型企业各项指标得分的侧重点不同 | 第48-49页 |
5.3.2 不同类型企业多项经济指标的表现力不同 | 第49-50页 |
第6章 龙头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0-55页 |
6.1 影响因素的筛选 | 第50-51页 |
6.2 模型的设计 | 第51页 |
6.3 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6.3.1 政策支持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6.3.2 盈利能力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总结与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专家层级分析总排序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