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 ·“元”与元认知 | 第12-15页 |
| ·“元”概念产生的哲学根源 | 第12页 |
| ·元认知 | 第12-15页 |
| ·元情绪 | 第15-23页 |
| ·元情绪的发展渊源 | 第15-18页 |
| ·国内外元情绪结构的研究 | 第18-21页 |
| ·元情绪的测量 | 第21-23页 |
| ·元情绪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 第23-26页 |
| ·元情绪(元心境体验)与情绪智力的关系辨析 | 第23-25页 |
| ·元情绪与内省智能的关系辨析 | 第25-26页 |
| ·与元情绪相关的神经机制 | 第26-30页 |
| ·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 | 第26-27页 |
| ·情绪智力神经机制的研究 | 第27-28页 |
| ·内省脑机制的研究 | 第28页 |
| ·元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 | 第28-30页 |
| ·元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30-32页 |
| ·心理健康的涵义 | 第30-31页 |
| ·元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 ·问题提出 | 第32-36页 |
| ·元情绪概念及理论界定问题 | 第32-33页 |
| ·元情绪的测量问题 | 第33-34页 |
| ·研究大学生的文献较少 | 第34页 |
| ·本研究的构想 | 第34-36页 |
| 第3章 大学生元情绪问卷的编制 | 第36-55页 |
| ·大学生元情绪问卷编制的构想 | 第36-37页 |
| ·大学生元情绪问卷编制和修订过程 | 第37页 |
| ·问卷编制目的 | 第37页 |
| ·问卷编制形式 | 第37页 |
| ·问卷计分方式 | 第37页 |
| ·预测问卷的编制 | 第37-40页 |
| ·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37-39页 |
| ·预测问卷项目编制 | 第39-40页 |
| ·预测问卷的形成 | 第40页 |
| ·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46-53页 |
|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问卷结构 | 第53页 |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第4章 大学生元情绪问卷的调查研究 | 第55-80页 |
| ·研究目的 | 第55页 |
| ·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 ·被试 | 第55页 |
| ·研究工具 | 第55页 |
| ·研究程序 | 第55-56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6-74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总体特征 | 第56-58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性别差异 | 第58-59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年级差异 | 第59-61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 第61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专业方面的差异 | 第61-63页 |
| ·家长学历的差异 | 第63-68页 |
| ·居住地的差异 | 第68-69页 |
| ·是否担任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 第69页 |
| ·家庭经济情况方面的差异 | 第69-72页 |
| ·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差异 | 第72-74页 |
| ·讨论 | 第74-79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总体特征 | 第74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性别差异 | 第74-75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年级差异 | 第75-76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 | 第76页 |
| ·大学生元情绪的专业差异 | 第76-77页 |
| ·家长学历方面的差异 | 第77页 |
| ·居住地的差异 | 第77页 |
| ·大学生元情绪在是否担任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 第77-78页 |
| ·大学生元情绪在家庭经济情况方面的差异 | 第78页 |
| ·大学生元情绪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差异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大学生元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80-91页 |
| ·研究目的 | 第80页 |
| ·研究方法 | 第80页 |
| ·研究对象 | 第80页 |
| ·研究工具 | 第80页 |
| ·研究程序 | 第8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0-91页 |
|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的分布 | 第81-82页 |
| ·大学生SCL-90各因子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 | 第82-83页 |
| ·大学生SGL-90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 第83-84页 |
| ·大学生元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84-85页 |
| ·大学生元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 第85-9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91-95页 |
| ·研究讨论 | 第91-93页 |
| ·关于《大学生元情绪问卷》的编制 | 第91-92页 |
| ·关于大学生元情绪的一般现状 | 第92页 |
| ·关于大学生元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92-93页 |
|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93-94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93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93-94页 |
| ·研究问题与展望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99-100页 |
| 附录 | 第100-112页 |
| 附录A | 第100页 |
| 附录B | 第100-105页 |
| 附录C | 第105-107页 |
| 附录D | 第107-108页 |
| 附录E | 第108-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