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 ·具身的哲学起源 | 第11-15页 |
| ·胡塞尔的身体现象学 | 第11-13页 |
| ·萨特的身体理论 | 第13-15页 |
| ·身体与空间 | 第15页 |
| ·具身化 | 第15-18页 |
| ·动作内化 | 第16页 |
| ·隐喻投射 | 第16-17页 |
| ·认知具身化研究的动力学方法 | 第17-18页 |
| ·两代认知科学 | 第18-21页 |
| ·第一代认知科学 | 第18-19页 |
| ·第二代认知科学 | 第19-21页 |
| ·具身认知的三种路径及一般主张 | 第21-25页 |
| ·简单的具身化路径 | 第22-23页 |
| ·激进具身化路径 | 第23页 |
| ·中间立场的具身化 | 第23-24页 |
| ·具身的一般主张 | 第24-25页 |
| ·情绪的具身观 | 第25-27页 |
| ·具身的实证性研究 | 第27-31页 |
| ·针对面部反应的实证性研究 | 第27-28页 |
| ·针对躯体反应的实证性研究 | 第28-29页 |
| ·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实证性研究 | 第29-30页 |
| ·双耳分听实验 | 第30-31页 |
| ·其它的实证性研究 | 第31页 |
| ·听觉ERPs研究 | 第31-32页 |
| ·具身中的空间性 | 第32-34页 |
| 第3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34-39页 |
| ·问题提出 | 第34-35页 |
|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 ·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36页 |
| ·创新点及意义 | 第36-39页 |
| ·创新点 | 第36-37页 |
| ·意义 | 第37-39页 |
| 第4章 实验研究 | 第39-62页 |
| ·实验一:中性声音刺激条件下,不同性别声音和不同声道的影响研究 | 第39-48页 |
|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 ·结果 | 第41-48页 |
| ·实验二:情绪性声音刺激条件下,不同性别声音和不同声道的影响研究 | 第48-60页 |
|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 ·研究方法 | 第48-51页 |
| ·结果 | 第51-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第5章 总讨论、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 ·总讨论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