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2-14页 |
2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 | 第14-22页 |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 第14-16页 |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 第14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国内外自主创新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内外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21-22页 |
3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2页 |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单项自主创新过程 | 第22页 |
·系列自主创新过程 | 第22-23页 |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外部因素 | 第23-26页 |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 | 第23-25页 |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 | 第25-26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框架 | 第26-27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自主创新因果关系分析 | 第27-30页 |
·系统动力学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4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评价 | 第32-44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3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页 |
·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32-33页 |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 第34-3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4-35页 |
·递阶结构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江西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38-41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 第41-44页 |
5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弈及仿真分析 | 第44-59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模式 | 第44-47页 |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44-45页 |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分析 | 第45-47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博弈分析 | 第47-52页 |
·合作创新模式下的博弈分析 | 第47-49页 |
·模仿创新模式下的博弈分析 | 第49-52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仿真分析 | 第52-59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仿真平台构建 | 第52-53页 |
·合作创新模式下的仿真分析 | 第53-55页 |
·模仿创新模式下的仿真分析 | 第55-59页 |
6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培养机制设计 | 第59-65页 |
·机制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59-61页 |
·机制设计的含义 | 第59页 |
·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59-61页 |
·机制设计的意义 | 第61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培养机制 | 第61-65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 第61-62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约束机制 | 第62-63页 |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引导机制 | 第63-65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5页 |
·政策建议 | 第65-6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6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6-68页 |
·研究局限 | 第66-67页 |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读研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