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8-11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1-14页 |
§1.2.1 器件结构 | 第11-12页 |
§1.2.2 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3 性能参数 | 第13-14页 |
§1.3 溶液加工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14-16页 |
§1.3.1 旋涂法 | 第15页 |
§1.3.2 喷墨打印 | 第15页 |
§1.3.3 刮涂法 | 第15-16页 |
§1.4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第16-19页 |
§1.4.1 电极材料 | 第16-17页 |
§1.4.2 载流子注入材料 | 第17页 |
§1.4.3 载流子传输材料 | 第17-18页 |
§1.4.4 发光材料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 | 第20-23页 |
§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 | 第20页 |
§2.1.1 基片的清洗 | 第20页 |
§2.1.2 旋涂 | 第20页 |
§2.1.3 蒸镀 | 第20页 |
§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测试 | 第20-21页 |
§2.2.1 发光光谱、颜色、电流-电压特性测试 | 第20-21页 |
§2.2.2 薄膜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21页 |
§2.2.3 X射线/紫外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21页 |
§2.2.4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21页 |
§2.3 工艺优化技术路线与思路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基于MoO_x及其复合空穴注入层的高效率可见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23-38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基于MoO_x的可见光波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24-31页 |
§3.2.1 MoO_x水性溶液的制备过程 | 第24页 |
§3.2.2 基于MoO_x水性溶液的可见光波段OLED器件构造 | 第24-25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3.3 基于GO+MoO_x复合空穴注入层的高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31-37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3.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PEDOT:PSS+MoO_x复合空穴注入层的紫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38-52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1页 |
§4.3.1 复合空穴注入层的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4.3.2 器件性能 | 第42-48页 |
§4.3.3 机理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新型二维材料作空穴注入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5.2.1 CN_xH_y的合成过程 | 第52-53页 |
§5.2.2 器件构造 | 第5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5.3.1 CN_xH_y的特性分析 | 第53-56页 |
§5.3.2 器件性能 | 第56-57页 |
§5.3.3 机理分析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