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档案学、档案事业论文--保管和利用论文--流通、利用论文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研究价值第8-9页
    1.2 研究综述第9-16页
        1.2.1 知识协同第9-12页
        1.2.2 档案馆信息服务第12-15页
        1.2.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7页
        1.4.2 跨学科研究方法第17页
        1.4.3 问卷调查法第17页
    1.5 创新点与难点第17-18页
        1.5.1 创新点第17页
        1.5.2 难点第17-18页
第2章 知识协同与档案馆信息服务概述第18-25页
    2.1 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价值体现第18-20页
        2.1.1 档案馆信息服务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体现第18页
        2.1.2 档案馆信息服务是重塑档案馆形象的推动力第18-19页
        2.1.3 档案馆信息服务是构建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第19-20页
    2.2 档案馆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第20-22页
        2.2.1 档案馆信息服务意识待提高第20页
        2.2.2 档案馆信息资源结构待平衡第20-21页
        2.2.3 档案馆信息服务方式待完善第21-22页
    2.3 档案馆信息服务知识协同的条件分析第22-25页
        2.3.1 档案馆信息服务知识协同的物质条件第22页
        2.3.2 档案馆信息服务知识协同的社会条件第22-23页
        2.3.3 档案馆信息服务知识协同的价值选择第23-25页
第3章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及假设第25-33页
    3.1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影响因素研究第25-31页
        3.1.1 主体因素第25-27页
        3.1.2 客体因素第27-29页
        3.1.3 环境因素第29-31页
    3.2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影响因素的假设第31-33页
第4章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第33-48页
    4.1 问卷设计与收集第33页
        4.1.1 问卷指标的构建第33页
        4.1.2 问卷对象第33页
        4.1.3 研究方法第33页
    4.2 描述性数据分析第33-38页
        4.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第33-35页
        4.2.2 档案馆基本情况统计第35-37页
        4.2.3 观测变量描述性统计第37-38页
    4.3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验证性分析第38-47页
        4.3.1 数据信效度分析第38页
        4.3.2 知识协同动力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性分析第38-39页
        4.3.3 知识协同能力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性分析第39-40页
        4.3.4 知识体系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性分析第40-42页
        4.3.5 服务对象的需求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性分析第42-43页
        4.3.6 知识协同的技术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性分析第43-44页
        4.3.7 知识协同的政治环境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分析第44-45页
        4.3.8 知识协同的组织文化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分析第45-46页
        4.3.9 知识协同的规章制度与档案馆信息服务关系的验证分析第46-47页
    4.4 研究结论第47-48页
第5章 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策略研究第48-54页
    5.1 双管齐下,拓宽协同主体“新范围”第48-49页
        5.1.1 馆内联动,深化馆内的协同式服务第48页
        5.1.2 馆外协同,拓宽档案馆与外部的范围第48-49页
    5.2 知识共享,建立信息服务“新平台”第49-51页
        5.2.1 由上至下,构建网络平台第49-50页
        5.2.2 从始至终,提供智能技术第50-51页
    5.3 推陈出新,创新信息服务“新方式”第51-52页
        5.3.1 由表及里,优化传统服务方式第51页
        5.3.2 由实到虚,创新新型服务方式第51-52页
    5.4 齐心协力,构建信息服务“共同体”第52-54页
        5.4.1 大众参与,创建协同创新氛围第52-53页
        5.4.2 有章可循,激发馆员的内在潜力第53-5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4页
    6.2 研究局限性第54-55页
    6.3 研究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A第60-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