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5页 |
1.1 色氨酸的性质及代谢 | 第16-19页 |
1.1.1 色氨酸的性质 | 第16页 |
1.1.2 色氨酸的合成 | 第16-17页 |
1.1.3 色氨酸的代谢 | 第17-19页 |
1.2 色氨酸与AHR | 第19-21页 |
1.2.1 AHR的结构和功能 | 第19-20页 |
1.2.2 色氨酸代谢物与AHR | 第20-21页 |
1.3 L-氨基酸氧化酶的性质与功能 | 第21-24页 |
1.3.1 LAAO酶的结构与反应特点 | 第21-22页 |
1.3.2 LAAO酶的表达与功能 | 第22-23页 |
1.3.3 LAAO酶在药理学上的应用 | 第23页 |
1.3.4 IL4i1与免疫系统 | 第23-24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重组细胞的构建 | 第25-34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1页 |
2.2.1 试剂和药品 | 第26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2.3 细胞系 | 第26页 |
2.2.4 试剂的配制 | 第26页 |
2.2.5 细胞培养 | 第26-27页 |
2.2.6 商品化IL4i1基因表达载体 | 第27页 |
2.2.7 商品化IL4i1基因的突变 | 第27-28页 |
2.2.8 瞬时转染重组293tPTT3-IL4i1细胞的构建 | 第28-29页 |
2.2.9 稳定转染重组293tPTK-IL4i1细胞的构建 | 第29-30页 |
2.2.10 蛋白分子免疫印迹实验 | 第30-31页 |
2.2.11 LAAO酶体外实验 | 第3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2.3.1 重组细胞的LAAO蛋白表达 | 第31-32页 |
2.3.2 LAAO酶活 | 第32-33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44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FICZ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37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2.2 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3.2.3 结果讨论 | 第37页 |
3.3 吲哚甲醛、吲哚乙酸和FICZ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7-40页 |
3.3.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3.3.3 结果讨论 | 第40页 |
3.4 色氨酸、犬尿氨酸、犬尿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3页 |
3.4.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3.4.3 结果讨论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对LAAO酶催化代谢色氨酸产生FICZ的研究 | 第44-50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4.2.1 细胞系 | 第44页 |
4.2.3 试剂与药品 | 第44-45页 |
4.2.4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4.2.5 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4.2.6 细胞复苏 | 第45页 |
4.2.7 细胞培养 | 第45页 |
4.2.8 高浓度色氨酸的添加 | 第45-46页 |
4.2.9 荧光色素酶表达的测定 | 第46页 |
4.2.10 FICZ的检测 | 第4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4.3.1 LAAO酶能代谢色氨酸产生芳香烃受体的配体 | 第46-47页 |
4.3.2 单独引入色氨酸不是FICZ产生的唯一条件 | 第47-48页 |
4.3.3 LAAO酶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8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LAAO酶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甲醛和吲哚乙酸的研究 | 第50-60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50-54页 |
5.2.1 试剂与药品 | 第50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50-51页 |
5.2.3 细胞系 | 第51页 |
5.2.4 细胞培养 | 第51页 |
5.2.5 色氨酸浓度添加 | 第51页 |
5.2.6 细胞裂解 | 第51页 |
5.2.7 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方法 | 第51页 |
5.2.8 色氨酸代谢物数据库的建立 | 第51-52页 |
5.2.9 对色氨酸代谢物的定量 | 第52页 |
5.2.10 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54-59页 |
5.3.1 非靶向代谢组学对LAAO酶代谢产物的分析 | 第54-56页 |
5.3.2 LAAO酶体外催化色氨酸产生两种吲哚类代谢产物的水平 | 第56页 |
5.3.3 重组细胞对色氨酸的消耗 | 第56-57页 |
5.3.4 重组细胞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甲醛的水平 | 第57-58页 |
5.3.5 重组细胞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乙酸的水平 | 第58-59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