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期挠度的在役PC梁桥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PC梁桥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3页 |
1.1.1 PC梁桥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1.2 PC梁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1.1.3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桥梁检测评估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桥梁性能退化原因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桥梁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桥梁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短期荷载作用下挠度特性分析 | 第19-29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变形性能 | 第19-21页 |
2.2.1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 第19-20页 |
2.2.2 钢筋的变形性能 | 第20-21页 |
2.3 钢筋混凝土梁刚度的分析 | 第21-22页 |
2.4 挠度计算方法研究 | 第22-27页 |
2.4.1 直接双线性法 | 第22-24页 |
2.4.2 有效惯性矩法 | 第24-25页 |
2.4.3 刚度解析法 | 第25页 |
2.4.4 曲率积分法 | 第25-26页 |
2.4.5 《PPC》建议 | 第26页 |
2.4.6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法 | 第26-27页 |
2.5 短期挠度计算方法研究分析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短期荷载作用下挠度与刚度关系研究 | 第29-46页 |
3.1 基于等刚度的变刚度梁挠度计算 | 第29-32页 |
3.1.1 等刚度公式推导 | 第29-30页 |
3.1.2 等刚度法的运用算例 | 第30-31页 |
3.1.3 等刚度法计算变刚度梁工程意义 | 第31-32页 |
3.2 静载试验下桥梁挠度计算 | 第32-33页 |
3.3 静载试验挠度与刚度关系推导 | 第33-36页 |
3.3.1 系统识别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3.3.2 静载试验挠度与刚度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3.4 基于弯矩曲率的刚度求法 | 第36-43页 |
3.4.1 钢筋混凝土梁弯矩曲率原理 | 第37-38页 |
3.4.2 预应力混凝土的弯矩曲率计算 | 第38-39页 |
3.4.3 弯矩曲率求挠度原理 | 第39-40页 |
3.4.4 弯矩曲率求刚度 | 第40-43页 |
3.5 基于校验系数的承载能力评价 | 第43-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短期荷载作用下桥梁安全性能评定方法研究 | 第46-63页 |
4.1 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 第46-51页 |
4.1.1 铰接梁法 | 第46-48页 |
4.1.2 刚接梁法 | 第48-51页 |
4.2 基于梁系法的实际刚度刚度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4.3 依托工程分析 | 第52-58页 |
4.3.1 桥梁概况 | 第52-53页 |
4.3.2 静载试验的实施 | 第53-57页 |
4.3.3 静载试验实测数据 | 第57-58页 |
4.3.4 静载试验结果 | 第58页 |
4.4 实际刚度计算 | 第58-60页 |
4.5 基于短期挠度的承载能力评价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