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论文

建筑承包商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3 总结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7页
2 关键概念及基本理论第17-29页
    2.1 关键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2.1.1 建筑承包商的界定第17页
        2.1.2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的界定第17-18页
    2.2 信用风险理论第18-24页
        2.2.1 信用与信用风险第18-19页
        2.2.2 信用风险的特点第19-20页
        2.2.3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第20-21页
        2.2.4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第21-24页
    2.3 供应链金融理论第24-29页
        2.3.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第24-25页
        2.3.2 供应链金融结构与特点第25-26页
        2.3.3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第26-29页
3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9-47页
    3.1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内容第29-31页
        3.1.1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定义第29页
        3.1.2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特点第29-31页
        3.1.3 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对建筑承包商的影响第31页
    3.2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31-39页
        3.2.1 上市建筑承包商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现状第31-37页
        3.2.2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第37-39页
    3.3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原因第39-44页
        3.3.1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主观原因第39-41页
        3.3.2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客观原因第41-44页
    3.4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成因的经济学分析第44-47页
        3.4.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第44-45页
        3.4.2 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第45-47页
4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第47-67页
    4.1 构建应收账款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第47页
    4.2 应收账款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第47-50页
        4.2.1 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第47-48页
        4.2.2 信用政策的制定第48-50页
    4.3 客户资信管理和评估机制第50-56页
        4.3.1 客户资信管理机制第50-51页
        4.3.2 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第51-56页
    4.4 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和追收机制第56-60页
        4.4.1 应收账款动态管理第56-57页
        4.4.2 逾期应收账款的追收第57-60页
    4.5 信用风险防范的相关配套机制第60-62页
        4.5.1 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第60页
        4.5.2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第60-61页
        4.5.3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第61-62页
        4.5.4 建筑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第62页
    4.6 债权保障机制的建设第62-67页
        4.6.1 一般的债权保障技术第62-63页
        4.6.2 供应链金融的运用:应收账款融资第63-67页
5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运用第67-81页
    5.1 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及其运作机理第67-74页
        5.1.1 应收账款保理第67-70页
        5.1.2 应收账款质押第70-71页
        5.1.3 应收账款证券化第71-74页
        5.1.4 应收账款融资三种模式的比较第74页
    5.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第74-79页
        5.2.1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的风险第74-76页
        5.2.2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第76-77页
        5.2.3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风险第77-79页
        5.2.4 应收账款证券化开展的难点第79页
    5.3 建筑承包商实施应收账款融资应注意的问题第79-81页
6 建筑承包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第81-89页
    6.1 公司基本情况第81-82页
    6.2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分析第82-86页
        6.2.1 财务部承担信用风险管理职能第82页
        6.2.2 事前控制的业主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第82-83页
        6.2.3 事中控制的应收账款动态管理机制健全第83-84页
        6.2.4 事后控制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第84-85页
        6.2.5 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运用第85-86页
    6.3 信用风险管理效益分析第86-89页
7 结论与不足之处第89-91页
    7.1 结论第89-90页
    7.2 不足之处第90-91页
致谢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第97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7页
    B. 建筑施工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相关性能研究
下一篇:慢行网络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及实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