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AMS的麦弗逊式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麦弗逊悬架的简介 | 第9-11页 |
1.2.1 麦弗逊悬架的组成 | 第9-10页 |
1.2.2 麦弗逊悬架的特点 | 第10页 |
1.2.3 麦弗逊悬架的导向机构的设计要求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及ADAMS仿真原理 | 第14-20页 |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及其理论 | 第14页 |
2.2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过程 | 第14-15页 |
2.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步骤 | 第15-18页 |
2.4 车辆动态仿真分析软件ADAMS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麦弗逊式前悬架虚拟样机建模 | 第20-26页 |
3.1 麦弗逊式前悬架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3.1.1 麦弗逊悬架的简化和假设 | 第20页 |
3.1.2 麦弗逊悬架模型的运动学分析 | 第20-22页 |
3.2 麦弗逊式前悬架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 第22-25页 |
3.2.1 建模数据准备 | 第22-23页 |
3.2.2 麦弗逊式悬架子系统及悬架总成创建过程 | 第23-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麦弗逊式前悬架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42页 |
4.1 麦弗逊悬架运动学仿真过程 | 第26-28页 |
4.2 双轮同向跳动时车轮前束角分析 | 第28-31页 |
4.2.1 车轮前束角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4.2.2 车轮前束角仿真分析 | 第31页 |
4.3 双轮同向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分析 | 第31-33页 |
4.3.1 车轮外倾角的定义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4.3.2 车轮外倾角仿真分析 | 第33页 |
4.4 双轮同向跳动时主销后倾角分析 | 第33-35页 |
4.4.1 主销后倾角的定义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4.4.2 主销后倾角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页 |
4.5 双轮同向跳动时主销内倾角分析 | 第35-38页 |
4.5.1 主销内倾角的定义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4.5.2 主销内倾角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6 双轮同向跳动时主销偏移距分析 | 第38-39页 |
4.6.1 主销偏移距的定义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38页 |
4.6.2 主销偏移距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7 双轮异向跳动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4.7.1 车轮前束角 | 第39页 |
4.7.2 车轮外倾角 | 第39-40页 |
4.7.3 主销后倾角 | 第40页 |
4.7.4 主销内倾角 | 第40页 |
4.7.5 主销偏移距 | 第40-4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麦弗逊式前悬架优化分析 | 第42-58页 |
5.1 优化设计的方法 | 第42页 |
5.2 ADAMS的试验设计 | 第42-43页 |
5.2.1 试验设计原理 | 第42-43页 |
5.2.2 ADAMS试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 第43页 |
5.3 麦弗逊悬架的试验设计 | 第43-47页 |
5.4 对悬架进行优化分析 | 第47-55页 |
5.5 优化前后仿真结果的比较 | 第55-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