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3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2-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布斯小说伦理学的理论渊源 | 第23-47页 |
一 西方伦理批评传统 | 第23-29页 |
(一)道德审查的伦理批评 | 第24-26页 |
(二)伦理批评与普遍价值 | 第26-29页 |
二 布斯与芝加哥学派 | 第29-36页 |
(一)芝加哥学派的形式论 | 第30-33页 |
(二)多元主义批评方法 | 第33-36页 |
三 布斯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 | 第36-47页 |
(一)小说的“客观性” | 第36-40页 |
(二)话语与他人的声音 | 第40-43页 |
(三)巴赫金之后的话语理论 | 第43-47页 |
第二章 布斯对伦理批评的重新定位 | 第47-72页 |
一 小说与伦理 | 第48-55页 |
(一)小说中“伦理”与“道德”的区分 | 第49-51页 |
(二)小说伦理学的复兴 | 第51-55页 |
二 小说中的伦理判断 | 第55-64页 |
(一)伦理判断的观念嬗变 | 第55-58页 |
(二)伦理评判者的标准 | 第58-61页 |
(三)小说伦理判断的决定因素 | 第61-64页 |
三 小说伦理学的“共导”原则 | 第64-72页 |
(一)基于感知的伦理交流 | 第65-68页 |
(二)自我与他者的“共导”关系 | 第68-72页 |
第三章 布斯小说伦理学命题之一:审美与伦理 | 第72-99页 |
一 审美与伦理的矛盾性 | 第72-78页 |
(一)审美伦理化的局限 | 第73-75页 |
(二)审美去伦理化的矛盾 | 第75-78页 |
二 小说的趣味 | 第78-90页 |
(一)审美经验的伦理视角 | 第79-86页 |
(二)伦理阐释的美学维度 | 第86-90页 |
三 审美与伦理的融合 | 第90-99页 |
(一)审美与伦理的二律背反 | 第91-94页 |
(二)审美与伦理的辩证合一 | 第94-99页 |
第四章 布斯小说伦理学命题之二:修辞与伦理 | 第99-144页 |
一 小说修辞的伦理旨归 | 第99-116页 |
(一)小说修辞与伦理的渊源 | 第100-107页 |
(二)非人格化叙述与伦理 | 第107-111页 |
(三)关联“事实”与“价值”的小说修辞 | 第111-116页 |
二 “隐含作者”与修辞伦理 | 第116-129页 |
(一)从“作者”到“隐含作者”` | 第117-124页 |
(二)“隐含作者”与伦理效果 | 第124-129页 |
三 小说修辞的形式与伦理 | 第129-144页 |
(一)从叙述距离到小说效果 | 第129-133页 |
(二)可靠叙述与伦理 | 第133-138页 |
(三)不可靠叙述与伦理 | 第138-144页 |
第五章 布斯小说伦理学命题之三:他者伦理与阅读伦理 | 第144-169页 |
一 “他者”研究的兴起 | 第145-159页 |
(一)文化研究的“他者”视野 | 第146-149页 |
(二)哲学研究的“他者”伦理 | 第149-152页 |
(三)小说伦理学中的“他者” | 第152-155页 |
(四)布斯“他者”伦理的批评实践 | 第155-159页 |
二 阅读的伦理 | 第159-169页 |
(一)他者伦理与作者意图 | 第159-161页 |
(二)叙述的听众和作者的听众 | 第161-164页 |
(三)倾听修辞的伦理旨归 | 第164-169页 |
第六章 布斯小说伦理学命题之四:多元对话与伦理阐释 | 第169-198页 |
一 “多元主义”的对话 | 第169-182页 |
(一)布斯对克兰多元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171-174页 |
(二)布斯对伯克戏剧多元视野的延伸 | 第174-178页 |
(三)布斯与艾布拉姆斯的对话 | 第178-182页 |
二 布斯的批评方法多元主义 | 第182-186页 |
三 多元主义与小说伦理阐释 | 第186-198页 |
(一)多元视野下的伦理困惑 | 第187-190页 |
(二)小说伦理价值的二重性 | 第190-198页 |
结语 | 第198-205页 |
参考文献 | 第205-218页 |
致谢 | 第218-21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 | 第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