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1-23页 |
一、存款保险制度 | 第11-14页 |
(一) 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存款保险制度的性质 | 第11-13页 |
(三) 存款保险制度的分类 | 第13-14页 |
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 第14-23页 |
(一)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二) 存款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15-16页 |
(三) 存款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16-17页 |
(四) 存款保险法律关系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17-18页 |
(五)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作用 | 第18-23页 |
第二章 我国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概述 | 第23-31页 |
一、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立法的背景 | 第23页 |
二、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一) 有助优化结构,促进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发展 | 第24页 |
(二) 有助革新传统观念,提高公众风险防范和监督意识 | 第24页 |
(三) 有助实现市场化利率,加快推进改革进程 | 第24页 |
三、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4-28页 |
(一) 关于立法宗旨和目的的规定 | 第24-25页 |
(二) 关于投保的规定 | 第25-26页 |
(三) 关于承保的规定 | 第26-27页 |
(四) 关于风险防范的规定 | 第27-28页 |
四、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特色 | 第28-31页 |
(一) 提高保险限额,切实保障存款人权益 | 第28页 |
(二) 投保机构范围广,切实保障存款银行机构的发展 | 第28页 |
(三) 采取中间方案,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域外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分析 | 第31-45页 |
一、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 第31-38页 |
(一) 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31-32页 |
(二) 美国存款保险公司及其制度安排 | 第32-35页 |
(三) 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演进 | 第35-38页 |
(四) 评述 | 第38页 |
二、日本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 第38-41页 |
(一)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38-39页 |
(二) 日本存款保险公司及其制度安排 | 第39-40页 |
(三) 日本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演进 | 第40-41页 |
(四) 评述 | 第41页 |
三、德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 第41-45页 |
(一) 德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背景 | 第41-42页 |
(二) 德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概述 | 第42页 |
(三) 评述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45-53页 |
一、关于立法目的和宗旨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5-46页 |
二、关于投保方式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6页 |
三、关于投保机构范围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6-47页 |
四、关于保险标的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7-48页 |
五、关于存款保险基金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8-49页 |
六、关于保险费率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9页 |
七、关于保险机构的设置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49-51页 |
八、关于保险机构职权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