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高分子微球材料 | 第9-13页 |
1.1.1 高分子微球材料概述 | 第9-10页 |
1.1.2 单分散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1.1.3 高分子微球材料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荧光微球材料 | 第13-17页 |
1.2.1 荧光微球的概述 | 第13页 |
1.2.2 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2.3 荧光微球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 单分散微球的自组装 | 第17-19页 |
1.3.1 自组装的概述 | 第17页 |
1.3.2 单分散性微球自组装的方法 | 第17-18页 |
1.3.3 胶体晶体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9页 |
第二章 改进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纳米PS微球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2.3.1 原料精制 | 第31页 |
2.3.2 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3 放大实验 | 第32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32-33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2.5.1 分散聚合法改进前后对比 | 第33-34页 |
2.5.2 PS微球红外图谱分析 | 第34-35页 |
2.5.3 引发剂的加入量对PS微球的影响 | 第35-36页 |
2.5.4 分散剂的加入量对PS微球的影响 | 第36-38页 |
2.5.5 单体的加入量对PS微球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6 中试反应研究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分散聚合法制备Eu~(3+)-PS共聚荧光微球 | 第43-61页 |
3.1 引言 | 第43-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5-4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3.3.1 原料精制 | 第46-47页 |
3.3.2 稀土三元配合物(Eu(MAA)_3phen)的制备 | 第47页 |
3.3.3 Eu~(3+)-PS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47页 |
3.4 表征方法 | 第47-48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3.5.1 Eu~(3+)-PS荧光微球红外图谱分析 | 第48-49页 |
3.5.2 Eu~(3+)-PS荧光微球扫描电镜图分析 | 第49-50页 |
3.5.3 Eu~(3+)-PS荧光微球紫外灯下照片分析 | 第50页 |
3.5.4 稀土三元配合物和Eu~(3+)-PS荧光微球的溶解性能 | 第50页 |
3.5.5 不同稀土三元配合物加入量的荧光微球透射电镜图分析 | 第50-51页 |
3.5.6 不同稀土三元配合物加入量的荧光微球的粒径分布分析 | 第51-53页 |
3.5.7 Eu~(3+)-PS荧光微球的热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3.5.8 Eu~(3+)-PS荧光微球紫外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3.5.9 Eu~(3+)-PS荧光微球荧光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微流控法制备Eu~(3+)-PS胶体晶体微球 | 第61-76页 |
4.1 引言 | 第61-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6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64-67页 |
4.3.1 多粒径单分散Eu~(3+)-PS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64页 |
4.3.2 PS胶体晶体微球的制备 | 第64-67页 |
4.4 表征方法 | 第67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4.5.1 液滴尺寸的调控 | 第67-68页 |
4.5.2 胶体晶体微球固化温度的选择 | 第68-70页 |
4.5.3 胶体晶体微球表面及内部形貌观察 | 第70-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的会议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