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1页 |
1.1 金属有机框架物的概述 | 第8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物的起源及分类 | 第8-9页 |
1.3 金属有机框架物的结构亮点 | 第9-10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合成方法 | 第10-11页 |
1.4.1 溶剂蒸发法 | 第10页 |
1.4.2 扩散法 | 第10-11页 |
1.4.4 其他辅助方法 | 第11页 |
1.5 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6 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应用 | 第12-17页 |
1.6.1 有机分子传感 | 第12-14页 |
1.6.2 无机分子传感 | 第14页 |
1.6.3 催化性能 | 第14-15页 |
1.6.4 气体的吸附分离性能 | 第15-16页 |
1.6.5 电化学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6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8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氯基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物测定铅 | 第21-3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2.1.2 NH_2-Cu_3(BTC)_2的合成 | 第22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29页 |
2.2.1 NH_2-Cu_3(BTC)_2的表征 | 第22-24页 |
2.2.2 NH_2-Cu_3(BTC)_2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24-25页 |
2.2.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5-26页 |
2.2.4 干扰实验 | 第26-27页 |
2.2.5 分析性能和方法验证 | 第27-28页 |
2.2.6 分析应用 | 第28-29页 |
2.3 结论 | 第29页 |
2.4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碳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物与萘酚复合物作为新型电极材料灵敏测定多巴胺 | 第32-4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33页 |
3.1.2 MIL-53-(OH)_2的合成和激活 | 第33页 |
3.1.3 C/MIL-53-(OH)_2的合成 | 第33-34页 |
3.1.4 Nafion/C/MIL-53-(OH)_2/GCE的制备 | 第34页 |
3.1.5 实验流程 | 第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3.2.1 C/Al-MIL-53-(OH)_2的表征 | 第34-36页 |
3.2.2 Nafion/C/Al-MIL-53-(OH)_2/GCE的电化学行为 | 第36-39页 |
3.2.3 测定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3.2.4 干扰实验 | 第41页 |
3.2.5 线性方程、检出限 | 第41-44页 |
3.2.6 分析性能 | 第44页 |
3.3 结论 | 第44-45页 |
3.4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第四章 金纳米粒子覆盖氨基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物作为新型电极测定双酚A | 第49-6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4.1.2 NH_2-MIL-53(Al)的合成 | 第50页 |
4.1.3 Au/NH_2-MIL-53(Al)的合成 | 第5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2.1 Au/NH_2-MIL-53(Al)的表征 | 第50-52页 |
4.2.2 Au/NH_2-MIL-53(Al)的电化学行为 | 第52-55页 |
4.2.3 干扰的研究 | 第55-56页 |
4.2.4 分析性能 | 第56-57页 |
4.2.5 分析应用 | 第57-58页 |
4.3 结论 | 第58页 |
4.4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