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6页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1.1 高中语文学困生的界定 | 第10-11页 |
1.1.2 学习兴趣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 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2 选题缘由 | 第12-14页 |
1.2.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二 高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研究理论 | 第16-22页 |
2.1 学困生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2.1.1 国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 第16页 |
2.1.2 国内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 第16-17页 |
2.2 语文学困生的理论研究 | 第17页 |
2.3 学习兴趣的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2.3.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兴趣的求知动力 | 第17-18页 |
2.3.2 泰勒原理的教育目标与兴趣 | 第18页 |
2.3.3 裴斯泰洛齐兴趣与教学论 | 第18-19页 |
2.3.4 杜威兴趣说 | 第19页 |
2.3.5 克伯屈兴趣教学原理 | 第19-20页 |
2.4 国内语文学习兴趣的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三 高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研究 | 第22-30页 |
3.1 研究方案 | 第22-24页 |
3.1.1 研究问题 | 第22页 |
3.1.2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1.3 研究工具 | 第23页 |
3.1.4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3.2.1 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实需要 | 第24-25页 |
3.2.2 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 第25-26页 |
3.2.3 学困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定向 | 第26页 |
3.2.4 学困生对语文学业成败的归因 | 第26-27页 |
3.2.5 教师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 第27-28页 |
3.3 前测和后测的分析与讨论 | 第28-30页 |
四 提高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建议及对策 | 第30-40页 |
4.1 学习者层面 | 第30-33页 |
4.1.1 设定学困生们可以达到的目标 | 第30-31页 |
4.1.2 正确归因学习的成败,提高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 第31页 |
4.1.3 关注学生的人格和精神情感世界 | 第31-32页 |
4.1.4 培养学生的需要和成就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32-33页 |
4.2 教师层面 | 第33-37页 |
4.2.1 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 第33-34页 |
4.2.2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 第34-36页 |
4.2.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第36-37页 |
4.3 学习环境层面 | 第37-40页 |
4.3.1 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文化氛围 | 第38页 |
4.3.2 平衡课堂上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话语权 | 第38-39页 |
4.3.3 把握好语文课堂的节奏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